市民1G流量几分钟内消耗完 运营商称不清楚去哪儿了

  网上流行一个段子:由于手机4G上网速度非常快,睡一觉起来,发现4G没关,大量流量偷跑,自己的房子是运营商的了。近日,福州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情:市民郑女士近1GB的流量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被消耗完,幸亏及时关闭了数据开关,才“保住了房子”。(《海峡都市报》2月12日)

  对于“一夜流走一套房”的说法,运营商称“只是网友调侃的说法,并不靠谱”,因为有一个最高限额。据了解,中国移动[微博]4G套餐目前执行500元流量封顶政策,在手机使用流量额外超过500元后,流量功能将自动关停;而中国联通[微博]的大部分套餐则执行超过500元或6GB就关闭流量功能。这么说来,“一夜流走一套房”还真不太可能。

  不过,“一夜流走一套房”里面,固然有文学性的夸张,但它也对应着两个事实:一是在高速背景下,4G资费标准显得过高;二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莫名其妙的流量流失。网友将此称为“偷”,并非夸大其词。

  据郑女士介绍,在之前的一个多小时,她根本没有使用手机,而当短信密集发来时,她的苹果手机依然是在锁屏状态。即便在锁屏状态下,手机的一些应用软件也会上网并推送消息,但何至于消耗掉这么多流量?这就是一种“偷流量”,而发生这样的事,即使一分钱,也给人添堵。

  运营商表示不清楚“流量去哪儿了”,这样的回答有些不靠谱。现在存在许多“偷流量”的手机软件,有些甚至是运营商预装的。据业内人士介绍,运营商等销售渠道将多种软件预装到手机上,这些预装软件大部分是由软件开发者付费要求安装的,由于是由渠道直接刷入系统的,普通消费者没有能力卸载,随时可能因为误用,造成流量和话费损失。还有一些软件,则与病毒差不多,推出来就是为了吸流量、骗流量的。去年底深圳南山警方查实,深圳某科技有限公司手机软件测试主管刘某,与人合伙在其公司生产的手机中加载非法吸费软件——就证明了这一点。

  偷吸的流量,恶意软件、流氓软件无法直接兑现。换句话说,没有运营商的“配合”,流量“偷”了也没用。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运营商有责任对手机软件进行监督,对一些明显存在问题的软件予以提醒或叫停。简单回应一句“不清楚”,到底是查不出来还是不想去查?前者是能力问题,后者是道德问题,归根到底是利益问题。

  4G的关键词应是“好用不贵”,“偷流量”不仅侵害了用户利益,而且会让用户对运营商产生不信任,进而影响4G发展。运营商有责任有义务,在费用封顶、及时告知的同时,揪出偷流量的黑手,避免用户损失。这建立在一个前提下——即运营商本身不能是黑手。

上一篇:Esprit等羽绒服充绒量不足 当当网售假
下一篇:费列罗巧克力现白色死虫 厂家称消费者保存不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