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业高管“逃离”背后折射行业惨境与危机

  大佬淡出 一地鸡毛?

  俗话说:“大难临头,各自飞”,用其描绘年初以来的光伏企业高管离职换人景象似乎也未尝不可,而高管们“逃离”背后则折射出光伏整个行业面临的惨境与危机。

  这里面最具震撼性的自然应首推光伏巨头尚德电力施正荣。尚德电力8月15日发布公告,宣布施正荣辞任首席执行官一职,由金纬接任。作为昔日中国光伏界的标杆式人物,施正荣的职务变动引发了广泛关注,“以退为进”、“金蝉脱壳”等猜测之声不绝于耳。而这位大佬“淡出”之后,留给尚德的却是16亿美元的巨额债务。

  无独有偶,正处舆论漩涡的另一光伏巨头赛维LDK也传出了高管离职消息。赛维LDK较早前发布公告称,宣布该公司执行董事和战略执行副总裁邵永刚由于个人原因辞职,2012年6月30日立即生效。

  除了上述两位堪称重量级的人物,选择“淡出”的光伏高管不胜枚举。5月1日,作为全国排名前六的光伏制造企业——昱辉阳光首席战略官白晓舒在劳动合同到期后离职。随后,昱辉阳光宣布其全球采购前副总裁Mr. charlES Ding也于当月离职。此外,福思第一太阳能、中广核太阳能开发公司、创益太阳能等光伏企业也都纷纷传出高管离职消息,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过去几年,德国等欧美国家纷纷制定鼓励光伏发电的政府补贴政策,海外光伏市场持续扩容。世事难料,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持续蔓延,作为光伏产品主要买方的欧美等国相继削减发电补贴,光伏发电市场急剧萎缩,产能过剩问题逐渐凸显,产品价格一路下行,国内光伏企业遭遇“寒冬”,普遍经营困难。危机之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双反”来袭,可谓雪上加霜。

  美国投资银行Maxim Group最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在中国最大10家太阳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债务累计达到175亿美元,表明整个行业已接近破产边缘。Maxim Group特别指出,江西赛维和无锡尚德破产的可能性最大。江西赛维债务与资产比率为7.4,这意味着,按西方的标准江西赛维已是资不抵债。

  最近,尚德、英利、阿特斯等巨头也相继发布各自2012财年二季度财报,结果均不乐观。尚德的二季度初步财报显示,其毛利率为-10%;英利负债高达38.6亿美元,净亏损5.73亿元;阿特斯净亏损2550万美元;天合光能净亏损为9210万美元。此外,包括这些公司在内的各大海外上市光伏企业营收同比都有大幅下降。

  屋漏偏逢连夜雨。继美国“双反”之后,SolarWorld又向欧盟提交对华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申请。虽然“中德领导人对光伏产业贸易争端达成共识”,但很多企业对事件发展仍持观望态度。“靴子不落地总是睡不着。”

  而在国际市场受挫之时,国内市场却因为并网、限电等技术、政策和体制问题迟迟无法大规模启动,“出口转内销之路”并不平坦。有限的市场空间与过剩的产能之间的矛盾似乎已积重难返,其后果必然是行业洗牌,在这个光伏的冬天,谁会倒下?谁将剩下?是否会形成寡头市场?

上一篇:欧盟48小时内立案决定 商务部召光伏龙头应对
下一篇:麻黄碱实名制限批令 或引发感冒药行业巨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