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当我们在谈论互联网+,腾讯在做什么?
本文为王巨宏4月16日在清华大学校长杯第二届“对话腾讯副总裁,畅谈腾讯创新之道”的公开演讲。本文为演讲精选,有删节。
曾经有人问我:“在你们腾讯,创新是不是KPI?”
我的回答:“不是。”
“那你们怎么做创新?”
我说: “如果你的产品或者业务不创新,那么,你是一定完不成KPI的。”
我们的创新,来自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种任务绝对不是一个技术可以完成,也不是一个策略就可以的,它一定是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心理学、技术、运营系统以及算法的研究,最后我们达成了目标。
这也是我今天演讲的主题:“创新与融合”
创新的过程,一定是一个融合的过程,当大家看完腾讯2014年的年度创新奖之后,你还会觉得创新离自己很遥远吗?其实就是身边的事。当我们感觉到哪里未达预期,就去想一个办法来解决,因为有这么大一个平台,所以我们能做成一件大事。腾讯的很多创新就是这么来的,我们强调人人都可以创新,这就是腾讯倡导的创新文化,如果只靠少数几个人的创新,腾讯也走不到今天。
看不懂的腾讯?一分钟教你看懂
腾讯成立于1998年11月11日,QQ在1999年2月正式诞生,于2004年6月,腾讯在香港主板上市,2008年6月,纳入恒生指数的成分股,2011年1月正式推出微信,这也是目前最火的移动平台。
腾讯的业务发展有三大方向:在基础服务方面,在统一平台的基础之上,我们会打造海量的核心平台;在垂直领域,我们会强强联合,打通线上跟线下;在最上一层,我们坚持开放战略,希望引入产业界去共同发展。
一站式在线生活梦想是怎样构筑的呢?最底层是支付,包括微信支付、QQ钱包、财付通。其实更官方一点的说法叫商务,一提到商务大家会想到钱,钱最重要的是就是支付。不管前面我们做了多少事情,签了多少合同,最终钱没有到位,这个商务就没有形成闭环。
既然跟钱相关,安全就非常重要,丢一分钱和丢一百元、一千元的感受是一样的,因为今天从我这里拿走一分钱,就意味着可以将我全部的钱拿走。所以,在工具这栏,我们会在安全领域发力。
最上层是社交、娱乐、资讯,这是我们不可动摇的优势。腾讯的游戏收入在全球排名第一,而不仅仅是中国第一。在新闻客户端,腾讯用一年时间,完成PC客户端15年的量的积累。在核心平台上,我们会全面拥抱互联网。
在垂直领域,我们会投资伙伴。在电商方面,腾讯投资了京东;在搜索方面,腾讯投资了搜狗;在本地化生活服务方面,腾讯投资了大众点评网和58同城;在垂直领域,投资了同城网和乐居。
最上面的应用层,腾讯秉承开放战略,打造共赢生态。从2011年开始到2013年,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累计向开发者提供分成达到50亿元的分成。
从闷声发大财到肩负整个行业的使命
说到创新影响力,五六年前,一提到腾讯,大家会想到什么?山寨。人家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因为拥有庞大的用户群,真是插根扁担都能开花。真的是这样么?我们也很少去对外宣讲,也不去辩解。那时候我们更多的是什么?做好自己的事情,让别人说去吧。
有一次,央视组织大家去讨论BLOG的盈利模式,也邀请了我们QQ空间的老总,但是QQ空间的老总没有去。后来就有人跑到我这里来说:“你们腾讯太牛了,让你来交流一下BLOG的盈利模式,你们竟然拒绝了。”
我就去问QQ空间的总经理。
他回答:“我敢去说吗?”
我奇怪:“为什么不敢去说呢?”
他说:“我都赚钱了,人家还在讨论盈利模式,你说我该怎么说。我说我已经赚钱了,这不好,太炫耀了。我说我没有赚钱,还跟你们一本正经的讨论,这不是撒谎吗?我怎么敢去呢,当然不敢去了。”
很多时候,当云计算很火的时候,我们腾讯早已经云计算了。如果我们不去做云计算,我们后台这么大的存储,早就将我们的利润吃光了。
2008年,腾讯遇到的最大问题:电力抖动对系统架构的影响
腾讯每几年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2004年,腾讯最大的问题是存储。怎么解决存储的问题,节约成本;2008年,腾讯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电力抖动对我们系统架构的影响。很多人讲,电力抖动跟我们啥子关系呀?想都想不到。
可是对于一个年营收800亿的公司来说,每天收入是多少钱呢?每天是24个小时,每小时60分钟,电力这么一抖,我们的用户正在付款,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付款,对我们的影响到底是有多大?
而且用户的付款不是24小时平均,而是集中在某几个时间段,其他时间段很少收入,可以忽略不计。在那几个时间段里,电力这么一抖……电力可不管,这时候腾讯正在收钱,所以不能抖。不是这样的。电力想什么时候抖就什么时候抖。
这时候,如果你的系统,你的架构不能够应对?电力这样一抖,坏了,系统死了,不能付款了,用户走了。走了之后,用户等一会儿再来付款?不会。
当你的业务系统没有那么大,企业不会去考虑电力抖动,也不会考虑怎么去节电,其实这些对我们大的互联网公司来说,都是非常高的成本。
小马哥提出一个概念,我们就会想,我们能做什么?
即2010年之后,2011年我们发布了微信平台,后面就一发而不可收拾。福布斯杂志将我们评为仅次于苹果公司的创新公司,微信之父张小龙也登上了华尔街日报的封面。张小龙登上华尔街日报,不仅仅是说腾讯的光荣,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中国的光荣。因为在整个互联网界,除了美国,就是中国。
这对我们内部的压力是什么呢?小马哥说:“中国有很多领域还有很多的创新空间,我们有庞大的用户和独特的文化,还有丰富的应用场景。”那么,对于我们内部,每一个业务团队,我们都在想:“老板说的应用场景,我们能做哪几个?我们可以做出来哪几个?”
这就是我们的基因和文化。腾讯的创新从哪里来?当老板说一个事情,我们就去想,这个事情,我们能做什么?我的客户和我的用户群里,我们还做点什么能给用户带来更多价值。
微信的巧识耳朵,张小龙和他的团队,想了半年
从2010年之后,我们开始做腾讯创新年谱,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从1999年到2015年,腾讯做了非常多的微创新。微信摇一摇搜歌,当你听到一曲歌的时候,你说什么歌曲真好听,我也要去学一下,拿着手机一摇,上面就有了,这是什么歌,谁唱的,歌词是什么。这用的是什么技术?声纹识别。这就是人工智能。以前的声纹识别可能用在门没锁,锁门之类。现在手机上到处都可以见到它的应用了。
如果要将微信的创新列出来,可能一张纸都不够列的。微信从它诞生,走到现在三年多的期间,做了非常非常多的创新,从最初的巧识耳朵,就是当你微信语音的时候,如果放在耳朵边,声音是听筒模式,拿下来,则是扬声器模式。这就是最人性化的创新。用户是感知不到的。但是,你会离不了。如果我们用另外一款软件,你会感觉到好象不一样,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光这个巧识耳朵,张小龙和他的团队,想了半年,最后才达成的。
还有很多大家熟知的应用,包括摇一摇,从最初的摇一摇,查找附近的人交朋友,现在可以摇歌曲,摇电视,摇红包。2015年春节,微信红包在央视春晚大火。如果你还没有收过微信红包,对不起,你OUT了。很多大老板可能用不着滴滴打车,因为他不需要叫车,他也不用大众点评,因为商务宴请压根就不需要他来安排场地,可是他需要给员工发红包,于是就绑了卡,就这样成了我们微信支付的用户。
腾讯的未来:连接一切
从1994年中国互联网启蒙,到现在整整20年的时间。这20年里,我们看到许多互联网公司诞生,也给了我们很多惊喜。或许在2008年,我们开始看到BAT的苗头,但是今天,BAT在整个互联网可以说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没有多少生命可以逆势,因为这是大势所趋。但是,十年前,你会想到BAT吗?那时候是新浪、网易、搜狐。但是现在是BAT。十年之后,还是BAT吗?会不会又有新的BAT呢?这都是可能的。
下一篇:【公司治理】高管投“敌”谁之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