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宣布5月11日起降息0.25个百分点及相关解读

  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并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自2015年5月11日起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

W020150510639841644735.jpg

  央行就降息答记者问: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

    1、此次进一步下调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此次进一步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重点就是要继续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2014年11月和2015年3月,人民银行先后两次下调金融机构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持续下降,市场利率明显回落,社会融资成本整体有所降低。当前,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外部需求波动较大,我国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同时,国内物价水平总体处于低位,实际利率仍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为继续适当使用利率工具提供了空间。鉴于此,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5月1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2、此次结合降息进一步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至基准利率1.5倍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目前,我国除存款外的利率管制已全面放开,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不断扩大,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显著提升,分层有序、差异化竞争的存款利率定价格局基本形成,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逐步健全。同时,存款保险制度的顺利推出,以及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加快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市场利率趋于下行,实际上已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和时间窗口。为稳妥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银行决定结合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扩大至基准利率的1.5倍。由于目前存款利率“一浮到顶”的机构数量已明显减少,预计金融机构基本不会用足这一上限。

  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的进一步扩大,是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这不仅拓宽了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有利于进一步锻炼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促进其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为最终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也有利于资金价格更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推动形成符合均衡水平和客户意愿的储蓄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

  3、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进一步扩大后,如何引导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定价?

  答:为引导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定价,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人民银行将继续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进一步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提供重要参考。同时,进一步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此外,人民银行还将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进一步发挥好对金融机构利率定价的行业自律作用,按照激励与约束并举的原则,对利率定价较好的金融机构继续优先赋予更多市场定价权和产品创新权;对存款利率超出合理水平、扰乱市场秩序的金融机构加以自律约束。

  4、下一步人民银行在利率调控和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还有哪些考虑?

  答:此次结合降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重点是适应经济基本面的变动趋势,继续促进实际利率回归合理水平,并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根据流动性供需、物价和经济形势等条件的变化进行适度调整,综合运用价量工具保持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同时,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出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存单,不断拓宽金融机构自主定价空间,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并不断增强中央银行利率调控能力和宏观调控有效性。

  机构解读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减缓股市的下跌速度

  央行降息,其目的是用强有力措施来稳定经济增长,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利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同时对减缓股市的下跌速度和下跌节奏有非常重要影响。但减息并不能改变大部分股票在全球市场中处于绝对高估的基本事实。 

  沈建光:贷款利率下调的空间仍然很大

  5月10日讯中国央行周日下午宣布降息,这也是今年第二次降息。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在通胀水平持续下行,通缩风险未解除的情况下,央行再度降息是预期之中。

  沈建光认为,由于目前实际利率仍然过高,后续贷款利率,特别是房贷利率仍有较大的下调空间。

  他指出,到目前为止,距离利率市场化放开仅有半步之遥,预计存款利率还有一次的下调空间。

  此外,沈建光认为,央行频繁降准降息,有对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考虑。他预计,今年存款准备金率可能还有3-4次下调。

 

  林采宜:持续降息将推低实体经济负担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表示,央行持续降息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在实体经济增长逐步放缓的情况下,降息实际是推低实体经济的利息负担,另一方面降息也是对利率市场化做一定的准备。 

  黄文涛:降息凸显央行降融资成本决心

  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黄文涛表示,在通缩警报未解除的背景下,央行降息如期而至,其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决心昭然。

  黄文涛指出,PPI连续38个月为负,超过亚洲金融危机时的纪录。而产能过剩未缓解,需求疲弱和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低位,决定了工业领域通缩还将持续几个季度。通缩是2015年最大风险,对全年CPI维持1.5%-1.6%的判断。

  他认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至少三季度经济才能短期企稳,因此降息之路并未结束。    

  鲁政委:货币政策转向实际上的宽松

  这标志着货币政策调控思路的重大转变:由此前的"稳健"操作转向实际上的"宽松"。以此支持融资成本的下降和地方债置换。但是,如果降息不辅以流动性的宽松,利率的下降就很难持续,我由此预计,下一阶段央行的政策将是"扭转",以常态化的降准或PSL压低3个月以上期限的利率。  

  国寿安保基金: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

  国寿安保基金的点评如下:

  1、此次降息,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央行调统司的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3月末,企业融资成本为6.83%,比上年末降低12个基点,但绝对水平仍处于高位。在一季度经济下台阶,且通胀水平维持低位的背景下,需保持实际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物价、就业等基本面变动趋势相一致。降息将继续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巩固去年11月以来两次降息后社会融资成本下行的成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营造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2、利率市场化进程下,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上调至1.5倍,降息对银行负债端带来的成本下行预计较为有限,但会从资产端改善其质量。2015年一季报数据显示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去年底有普遍提升,降息有望降低企业的财务负担,改善银行资产质量。后续,贷存比调整或将提速,增加银行放贷能力。各种定向、结构性政策也将继续,缓解银行惜贷风险,最终降低宏观经济尾部风险。

  3、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有利于抵御经济失速下行预期。改革促转型升级以及居民大类资产配置转型的长期格局已经确立,建议长期投资者持续关注国寿安保沪深300指数基金、国寿安保中证500ETF及其联接基金、国寿安保尊享债券基金。

上一篇:丝绸之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
下一篇:工信部要求“宽带中国”战略提速 电信设备商分食四千亿蛋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