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尔近50亿购新加坡投资公司

201505264791432606396109.jpg

  继银座股份(600858)大股东鲁商集团兑现了迟到逾10年的承诺后,海尔集团也在承诺到期之日前吹响了“集结号”,历经7年,其白电资产整合一役终于进入收官阶段。

  25日突发公告临时停牌的青岛海尔(600690),当日晚间便抛出重磅消息:拟以48.74亿元现金收购海尔(香港)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海尔香港”)持有的海尔新加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海尔新加坡”)100%股权。

  记者注意到,此次收购意义非凡。交易完成后,除尚处于资产整合阶段的Fisher & Paykel Appliances Holdings Limited(斐雪派克)相关资产外,青岛海尔将拥有实控人海尔集团位于亚洲、欧洲、中东、非洲以及美国等世界主要地区市场的海外白电研发、制造和销售公司,真正实现“一统江湖”。

  3次出手收购

  公告显示,海尔新加坡主要从事投资控股业务,截至去年底,其经审计的经合并营业收入为113.43亿元,净利润为3.67亿元。

  除收购海尔新加坡外,青岛海尔还发布了“关于受托管理Fisher & Paykel Appliances Holdings Limited暨关联交易”和“关于海尔集团公司变更注资承诺”的公告,称海尔集团将把其持有的斐雪派克相关资产委托青岛海尔进行经营及管理。自此,青岛海尔正式“晋升”为海尔集团统一白电业务平台。

  事实上,早在2011年1月,海尔集团便承诺在5年内通过资产注入、股权重组等多种方式,支持青岛海尔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减少关联交易,做大做强。其中,拟注入资产主要包括白色家电、上游资产和其他家电相关资产三块———计划用5年时间将海外白色家电业务整合进入青岛海尔,并完成与青岛海尔业务密切相关的家电上游资产和业务,比如模具、特钢、新材料等的注入工作,进一步实现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

  此外,海尔集团还考虑在2016年内,将白色家电业务外的其他家电相关资产和业务,比如彩电、家居业务等,注入青岛海尔,促使其成为最具全球竞争力的家电龙头企业。

  近年来,海尔集团便不断为履行此承诺而努力着。

  2014年10月30日,青岛海尔出资19.05亿元,收购青岛卓睿投资有限公司、星洋国际有限公司及勇狮(香港)有限公司分别持有的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特种电冰箱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以及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部分股权,更是使青岛海尔长期存在的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等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

  此外,青岛海尔还直接或通过子公司海尔香港,受让海尔集团直接持有或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海尔电器第一控股间接持有的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等10家公司股权。

  “青岛海尔前后3次出手收购的多家公司,均为海尔集团体系内重要的生产性经营实体,涉及的家用冷柜、大容积冰箱等产品,也都是公司的重点发展产品,这有利于青岛海尔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提升资产整体运作效率。”齐鲁证券分析师刘保民表示。

  全球范围整合

  不过,记者注意到,青岛海尔此次收购海尔新加坡,并受海尔集团委托经营管理斐雪派克相关资产,履行此前承诺尚属其次,更为重要的是为青岛海尔提高在海外市场的业务增长能力助力。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增速趋缓等因素影响,国内家电市场整体低迷,青岛海尔也难以独善其身。201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7.75亿元,同比增长2.51%;净利润49.92亿元,同比增长19.59%,相较2013年27.31%的净利润同比增速明显放缓,与国内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也并不算高。此外,截至2014年底,青岛海尔的资产负债率为60.26%,持续高企。

  同时,青岛海尔此前的海外业务只通过出口一种形式实现,且大概只占到总体业务收入的10%。2008年后,由于海外经济形势走低,以及地缘政治、汇率等因素,对公司出口业务带来一定影响。

  不过,在卓创资讯家电行业分析师张秀娟看来,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走国际化道路是青岛海尔的必然选择。从全球家电市场来看,整个中国地区的市场大概只占到1/3,有近2/3的机会仍然在海外。

  本次收购完成后,青岛海尔将取得并拥有海尔集团的海外相关白电资产,包含2家控股型公司及26家运营公司,业务涉及海外研发、生产和销售,2014年整体营收113.43亿元,净利润3.67亿元。

  对此,海尔集团内部人士表示,此次收购有利于青岛海尔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拓展海外业务,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交易完成后,青岛海尔将成为海尔集团统一白电业务平台,拥有卓越的产品技术和稳固的海外销售渠道,这将极大增强青岛海尔在海外市场的业务增长能力。”

  “海尔集团对白电的整合是效益提升的实质性一步,通过此次并购,青岛海尔也加速了海外布局,转型、改革与布局同步。对于海尔集团来说,尽快完成整合才能提升其全球运作能力,并保持和提升其在白电行业领导地位。”刘保民说。

  屡遭强敌攻势

  事实上,对于全球市场的野心,以及全球家电巨头地位的诉求,一直是青岛海尔的布局方向。

  2013年,“不差钱”的青岛海尔向境外战略投资者KKR(卢森堡)定增融资33.82亿元,后者也因此获得青岛海尔10%的股权。彼时,青岛海尔手握百亿现金,33.82亿元并不是个大数目,募资也并非为上马特定项目,因此青岛海尔此举更看重的,无疑是与KKR后续的战略合作。

  青岛海尔证券事务代表刘涛当时也坦言,公司此举意在整合欧美家电资源。“青岛海尔在公司和控股子公司海尔电器层面分别引进了KKR和凯雷作为战略投资者,他们引进的欧洲和美洲项目有待审批,将会整合进公司。”

  不过,青岛海尔的海外布局之路也屡屡遭遇市场强敌的攻势。

  去年7月,为剥离非核心业务,聚焦主营业务,全球最大的技术和服务提供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计划以最高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4.79亿元)的价格出售旗下家电业务,来自中、韩、德等国的家电公司及部分私募股权公司均摩拳擦掌,参与竞购。其中,青岛海尔及其实控人海尔集团被外界认为是最有可能的买家。然而,这个“香饽饽”最终却被瑞典伊莱克斯公司以33亿美元的价格收入囊中。

  记者注意到,这已不是海尔集团第一次与GE失之交臂。2009年2月,集团CEO张瑞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证实,集团2008年确实考虑过收购GE的家电部门,但因当时有其他大型公司跨文化收购失败的案例,所以放弃了这一打算。

  此外,2005年海尔也曾与私募股权公司贝恩和黑石联合竞购美国家电巨头美泰公司,但最后没有成功。

上一篇:阿里巴巴全球布局数据中心
下一篇:融创收购佳兆业宣布终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