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董事长任建新:从一万元开始到击败孟山都吞下先正达

294.jpg

中国化工董事长任建新(左)与先正达董事长戴莫瑞

   中国最大海外收购已尘埃落定!中国化工集团公司(ChemChina,下称“中国化工”)斥资近三千亿元人民币拿下了全球第一大农药公司瑞士先正达(Syngenta)。

  这一并购来之不易,除了金额巨大外,竞争对手非常强劲。此前,美国的转基因巨头孟山都也对先正达虎视眈眈,欲将其整个吞下。不过,先正达拒绝了孟山都,选择中国化工。如果孟山都最终拿下先正达,则其在种子基因工程领域将获得前所未有的优势,这对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而言,将是非常不利的形势。相反,如果收购成功,中国化工将成为一家转基因种子生产商,同时也将直接挑战孟山都的龙头地位。

  如此大的一笔收购令业界震撼,而作为该收购的操盘者——中国化工董事长任建新却鲜为人知。任建新1958年出生于甘肃兰州,正如当地的特产——兰州拉面一样十分低调。但也如同兰州拉面已在中国南北遍地开花一样,作为中国化工的开拓者和掌舵人,任建新带领中国化工早已放眼至全球,并收购了海外多个行业的多家公司。

  “创业”资本仅为8个人、一万元、一份价值250元的专利

  2015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化工以营业收入418.1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750亿元)位列第2652014年,中国化工的资产总额已达2742亿元。

其实,总资产和年营业收入双双超千亿的中国化工成立仅十年有余,但中国化工的根源可以追溯至1984年成立的一家名为蓝星清洗的小公司。

  彼时,年仅26岁的任建新在化工部化学机械学院做团委书记,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发现所在研究院的一项酸洗技术专利在锅炉结垢清洗方面有很大的市场,而当时这种清洗技术在中国还是个空白。

  任建新当时靠着抵押家产借到的1万元资金、一份价值250元的专利,以及另外7位共青团员,成立了一家名为蓝星的工业清洗公司,开始了“创业”的道路。有媒体报道称,在抵押协议书中,任建新写道:“我将自己的家产拿来做抵押,如果失败了,将家产变卖后从财产上作一个补偿,另外本人的职位级别降一级,从科级干部降为普通干部,工资降一级。”

  当时正值大批中国政府官员开始“下海”、进入私营工商业的时代。但由于得到政府融资,任建新的蓝星公司从法律上是属于国企,但在经营上像是一家初创民营企业。

  蓝星从清洗一只结满茶垢的茶壶开始练摊,然后开始清洗工业锅炉,清洗青海至格尔木400公里的输油管道,一直洗到中国第一个实验载人宇宙飞船“神舟号”的发射设施。

  随后,蓝星飞速发展,并将技术推向了全国,且占领了国内工业清洗市场的多数份额。当时,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几百家的清洗工程公司,并构建了一个新的行业——工业清洗产业,把国外的对手挤出了中国的市场,因此蓝星也被称为“清洗大王”。

  蓝星虽然在快速发展,但身处兰州总还是有一定的地域性束缚,彼时,任建新的眼光也早已投向了首都北京,甚至更远处。

  《人物》杂志此前报道称,早在1992年任建新就在一次与中层干部的交流中表示,“蓝星总部要搬到北京去,不仅是北京,还要在国外建立总部。”当时在场的人无不讶异。时至今日,一些蓝星老员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为任建新的长远眼光和决策力而感佩。1995年,在彼时化工部领导的支持下,蓝星清洗顺利上市,同时蓝星的总部也顺利搬至北京。

  此前,中国有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但并没有中国化工,任建新想要组建中国化工的想法早就刻在脑海中。2002年,任建新起草了关于组建中国化工的报告上报到了国家。20045月,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在蓝星公司等原化工部直属企业重组基础上组建,任建新一直担任总经理,后担任董事长。

  曾经的清洗大王达成中国企业最大海外并购交易

  作为曾经的清洗大王,中国化工在任建新的带领下已经成长为一家大型央企,同时还是一个超级并购高手。

  据不完全统计,自任建新32岁做第一次并购整合,迄今为止,中国化工已收购了超百家国内企业和10家西方公司,其中包括斥资近三千亿元收购了全球第一大农药公司瑞士先正达(Syngenta)。

  2004年,中国化工成立后,任建新将其眼光主要放在了国外的市场上,也一直是用国际化的方式来运营公司。任建新将中国化工旗下百余家企业重整成六大业务板块,生产从基础化工品到农化以及有机硅等各种产品。任建新实施的最重大战略布局是通过并购,推动中国化工走向国际市场,而且几乎所有的海外并购均是该行业在全球或该国的前几名,并且所涉领域极广,且几乎少有重复。

  2006年,任建新连续完成了3项大规模的海外收购,创造了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的最高频率。

  20061月,蓝星集团耗资4亿欧元收购了全球第二大蛋氨酸生产企业法国安迪苏集团100%股权。同年4月,蓝星收购澳大利亚的最大聚乙烯生产商亚凯诺斯公司。通过这次并购,蓝星集团以最短的时间、较低的成本获得了国外乙烯及相关资源,也为发展化工新材料奠定了原料基础。同年10月,蓝星又与法国罗地亚集团在北京签署了全资收购后者有机硅及硫化物业务项目的协议。凭借此次收购,蓝星集团将有机硅单体的生产能力提升至每年42万吨,跃居世界第三大有机硅单体制造商。

  随后,中国化工海外收购由全球第七大农药生产商以色列的Adama,到欧洲最大光能板生产商REC。再到20153月,中国化工又收购了全球第五大轮胎生产商意大利的Pirelli

  2016年,已经58岁的任建新又成功完成了3次收购。

  111日,中国化工以9.25亿欧元,悉数收购加拿大Onex基金拥有的德国橡塑化机制造商克劳斯玛菲集团(KraussMaffei),这也是迄今中国在德国最大一笔的投资。115日,中国化工通过旗下中国化工油气公司成功完成对瑞士摩科瑞能源贸易公司(Mercuria Energy Trading)的战略投资。通过此次投资,中国化工进一步做深了在能源领域的产业链条。23日,中国化工又斥资近三千亿元收购了全球第一大农药公司瑞士先正达(Syngenta),成为中国最大的海外收购。

  在成功并购海外企业的同时,任建新还带领中国化工积极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

  20079月,黑石集团以6亿美元入股中国蓝星集团,占有20%的股权。任建新引入黑石集团作为蓝星的战略投资者,一方面是为中国化工引入资金,得到市场认证,因为黑石是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它能进行投资,说明公司是十分有价值的。另一方面,可以引进黑石在化工方面的经验,改变公司治理结构,同时对中国化工的国际化战略也非常有帮助的。

  对于这些海外收购,任建新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其在接受《人物》杂志采访时曾称,自己有一套整合的逻辑——买得来,管得了,干得好,拿得进,退得出,卖得高。其同时表示,对并购过来的企业在管理上决不手软,但要重视与并购国间的文化融合,他的理念是:我们去收购它,不是征服它,不能以一种占领军的心态去收购和管理。

  其实,在收购整合国内外企业时,任建新多展现出的是极强的进取姿态。但在另一方面,其又是一位朴素亲和、知恩重义的人。1995年,蓝星集团总部迁至北京,随行1800名员工的住房、配偶工作以及孩子上学等问题,任建新悉数解决。

  在解决员工家属和分流员工就业的问题时,任建新创办了一家兰州拉面的快餐连锁企业。在取名字的时,他反复斟酌,将其命名为“马兰拉面”。一方面是纪念自己已早逝的母亲马慧,同时也包含有兰州、蓝星的意思在里面。

上一篇:钢铁沙皇沈文荣资本未了局:沙钢多股东隐现质押风险
下一篇:王石认错致歉,宝能将减持万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