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勤:中国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建30台核电机组
中国核工业集团(下称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1日在表示,践行核电“走出去”战略,中国力争2030年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造约30台海外机组。
孙勤介绍说,国际上现在有70多个国家已经或正在计划发展核电,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40多个,正在计划发展的有10多个国家。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新建约130台核电机组,到2030年前这一数字将达到约300台。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和周边国家将占到新建机组数的约80%。
孙勤此前表示,估计到2030年,“一带一路”上核电机组将会达到近100台。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估计能占到20%~30%左右的市场份额。
这一市场份额意味着什么?对此,中核集团总经理钱智民曾算过这样一笔经济账:如果中国能够在2030年前获得“一带一路”沿线20%的市场份额,即约30台海外市场机组。每出口一台核电机组,需要8万余台套设备,200余家企业参与制造和建设,可创造约15万个就业机会,单台机组投资约300亿元,考虑到天然铀、核燃料、运维、退役等全产业链的贡献,单台机组全寿期直接带动约1000亿元。30台机组将直接产生近1万亿产值,创造500万个就业机会,全寿期将产生约3万亿产值。核能领域将成为与“一带一路”国家十分关键的合作环节。
目前,中核集团已与阿根廷、巴西、埃及、沙特、南非、英国、法国、约旦、亚美尼亚等多个国家签署合作协议。孙勤表示,中核集团将立足重点,辐射区域。“立足阿根廷、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和英国,重点开拓拉美、亚洲和非洲市场,积极拓展欧洲市场。”
“在此过程中,中核集团将充分发挥完整核工业体系的优势。”孙勤说。中核将以华龙一号为龙头,带动核燃料、核电运行服务、核设施退役治理及核技术应用等全产业链“走出去”。孙勤此前介绍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有自己的优势:一是战略优势,二是资金优势,三是多年政治外交影响的积淀,四是中核集团的优势。
华龙一号是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主线之一。孙勤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华龙一号”装备国产化率可以达到90%。有些设备国际上已经通用化了,所以不需要100%的。华龙的出海就是造船出海,而不是借船出海,或是搭船出海、拼船出海。从自主创新能力、装备制造能力、影响力来讲,造船出海肯定是最强的。“华龙一号”去年5月7日已经在国内开工,8月在巴基斯坦开工,目前进展非常顺利,争取2020年实现商业运行。
下一篇:万达文化原副总裁叶宁跳槽华谊兄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