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董事长:建议重点高校开设鞋类设计专业,设体育扶贫基金

3月7日,澎湃新闻从安踏集团处获悉,连任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今年向大会提交了两份建议,内容涉及体育用品产业创新升级和精准扶贫。

这两份建议分别是《关于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体育用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和《关于通过“扶体扶智”深化精准扶贫中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建议》。

在推动体育用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中,丁世忠提出,建议在相关重点高等院校开设鞋类设计专业,提供专项资金,加大引进全球一流人才力度。

在深化精准扶贫中青少年教育工作方面,丁世忠建议,在贫困地区设立体育扶贫专项基金,发起并推动青少年每天运动一小时活动。

全国人大代表、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  新华网 资料图

关于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体育用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丁世忠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发言提出:“未来,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市场,靠的不再是低价,而是靠商品品质、价值和品牌,从价格竞争走向价值竞争和创新竞争,这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新路径。展望未来,要成为真正的‘大国品牌’,就要有与国际水平比肩的创新能力,成为勇于创新、鼓励创新的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化、高值感、国际化的商品,实现由‘消费者买得起的品牌’向‘消费者想要买的品牌’转型升级。”

丁世忠认为,在体育产业繁荣背后,体育用品、体育鞋服制造等传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创新平台缺失,创新人才不足严重困扰体育用品行业转型升级。

首先,他建议加快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体育用品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一方面,建议改革高校和研究院所的考核机制,将与企业合作的研发项目及其成果的有效应用作为相关院校和科研人员的考核重点之一,让其考核权重、激励水平不低于论文、著作等其它成果;可对高校、研究院所的科研工作和拨款进行规划,设定与企业合作研发的项目在全部工作和拨款中的占比范围标准,引导科研单位重视与企业的合作研发工作,促进院校、科研单位的相关研究与行业、企业发展建立更紧密联接。

另一方面,可依托行业或行业龙头企业,把有优势的大学、科研院所与优势企业组织起来,采取“企业主体、产学研合作”的模式,解决行业企业创新开发的技术和人才依托问题;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人才之间的互相交流和相互任职,发展一批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其次,丁世忠建议降低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成本,建议建立和完善驰名商标数据库。

再次,他建议成立全国性的“体育用品产业研发创新服务平台”,致力于与体育行业相关的综合性科学研究和资源整合,为体育用品行业提供技术支撑和公共服务。出台政策和提供资金支持平台运营开展,吸引国际高端研发人才,建立行业公共服务体系;制定配套的扶持、激励机制,推动参与平台的各相关单位配套充足的资源,对平台工作给予充分的支持。

第四,丁世忠建议在相关重点高等院校开设鞋类设计专业,提供专项资金,加大引进全球一流人才力度,让他们进校园、进企业,培养自己的高素质人才;将设计、特别是鞋类设计人才纳入国家人才资源库,做好人才的公共服务工作;由政府牵头,引导设计人才和优秀龙头企业的对接合作,充分发挥设计人才的作用。

关于通过“扶体扶智”深化精准扶贫中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建议

丁世忠认为:“实施精准扶贫,就要‘体智’双扶,在贫困地区设立‘体育扶贫’专项基金,发起并推动青少年‘每天运动一小时’活动。作为中国的体育品牌,推动中国体育的发展是应有的责任,也是担当;让偏远及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通过‘茁壮成长公益计划’提升身体素质、用体育来提振他们的精神风貌,健强他们的体魄,是中国体育品牌的使命。”

第一,丁世忠建议,制定贫困地区“扶体扶智”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打造“共同参与平台”,设立“体育扶贫”专项基金,将贫困地区学校体育课程和体育项目的开展纳入到学校和教育系统的考评范围,可以在贫困地区发起推动青少年“每天运动一小时”活动。

第二,他建议“硬件软件”双管齐下,加大贫困地区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投入,同时引进专业体育师资力量,加强软件建设。

第三,他建议促进青少年体适能的发展,推动素养教育均衡提升,将体育教育视为完整的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激发运动兴趣,推广智力开发、体育适能等素养教育,提升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

上一篇:传红杉资本将额外建立6支基金 总金额至少43.5亿美元
下一篇:解读《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背后的柔性杨国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