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达集团董事长李晓林:房产调控限制地价的政策太少

 林达集团董事长李晓林:房产调控限制地价的政策太少

 

李晓林

本报记者 纪睿坤 北京报道

房产再次成为两会热点话题,正在举办的两会中,有关“房价越调越高”的质疑也成为两会热议的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林达集团董事长李晓林对此认为,房地产涉及的问题复杂,需要深入研究,目前的调控手段诸如限购、限贷、限价等都是调控房价的手段,而诸如限制地价等手段很少。

“地价对房价有推涨作用,房地产各种税费、建设、融资、人力成本不断上涨,房价下调的空间有限。”李晓林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21世纪》:统计数据显示,房产调控十年以来,上海房价涨了174.71%,北京房价涨了259.35%,有观点说“楼市十年九调,房价屡调屡高”,您认可吗?

李晓林:从数据上来看,虽然2003年以来房地产调控不断,虽然短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房价依然处于不断上涨的趋势,和预期的效果的确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如果不调控呢?在城市化高速发展、土地招拍挂、通货膨胀、CPI居高等的背景下,房价或许比现在涨得更高、更快。

《21世纪》:房价持续走高,引起了社会公众对于现行调控手段的质疑,您怎么评价现行的调控手段?

李晓林:现行的调控多以行政手段为主,诸如限购、限价、限贷等的都是针对房价,对地价的调控政策很少,有数据显示,地价加上税费最高已经接近地产开发总成本的70%,建安、人力、融资成本不断上涨,房价怎么可能会降?

房地产的问题比较复杂,涉及的问题比较多,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需要确保调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我建议,组织各界调研力量,利用各方数据资源,花一段如半年左右时间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落实情况,对取得的积极成效,存在的弊端等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回顾和评估,这也能够更科学的执行现有的调控政策。

《21世纪》:新型城镇化和过去的城镇化有什么区别?房地产未来的发展机遇在哪?

李晓林:注意是‘城镇化’不是‘城市化’,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已经出现了爆发式城市病,未来需要发展的恰恰是广大的县、乡、镇,那是我们的短板。

一线城市的土地资源稀缺、竞争激烈,未来又是调控的重点城市,房地产发展的成本大、风险高,相比之下,中国大部分的农村乡镇发展还非常落后,当地没有相关产业,青壮年劳动力纷纷进城打工,未来城镇化的趋势就是大力发展县以下的乡镇。当地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的引导性政策,去吸引开发商去建设新乡镇。 

上一篇:华菱星马董事长刘汉如:汽车环保标准升级已具备条件
下一篇:金晶科技董事长王刚:提高节能产品市场准入门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