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货币政策要以稳健为主 避免大起大落
人民网北京12月19日电 (记者刘先云)第四届中华创投家论坛18日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行。全国政协常委、北大创投研究中心理事长、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北大创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健钧、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长王中军等参加论坛。
在论坛上,厉以宁指出,明年经济“稳中有进”的关键在于增加企业的活力。稳中有进主要指最近一段时期以来经济增速在滑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稳中求进,这是必要的。但稳增长的关键在于增加企业活力,企业要盈利,要有市场,有的动力,这样增长才有可持续性。
当前部分企业信心下降原因何在?厉以宁认为,近年来宏观调控出了一定的问题,货币政策的大幅调整对企业造成了一定伤害。这次通货膨胀的来临,和以往的通货膨胀是不一样的,上世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投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一紧缩就管用了。而这次通货膨胀,有投资需求拉动的因素,也有国际输入性通胀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这次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
他举例说,中国多年以来是靠低廉的工资成本出口产品的,而现在企业普遍感到用工成本上升。农民工已经变了,今天的农民工已经不是八十年代的农民工了,他们是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比较高,他们挑工作,也懂得了一些经济学道理:会计算成本收益对比。八十年代的农民工出来不问这些,只要城里收入比农村多,那就出来打工。“中国低素质劳动力的时代由此引起的低廉工资的时代结束了,技工时代开始了。中国现在面临这么一个转变,光靠货币政策紧缩不能解决问题。”厉以宁说。
厉以宁认为,我国在货币总量的控制上,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的理论。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政策调控要让货币流通量回归到正常水平。他们根据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货币流通正常水平可以算出来,但中国不是这个情况。因为中国是双重转型国家,一是从农业社会转到工业社会,二是从计划体制转入市场体制。第一个转型是农民被卷入市场,这种情况下对货币的需要量是很大的,因为他们在农村不要货币,是自给自足的,现在是卷到市场里面来,货币需求量会增大。还有作为一个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流通渠道不是通畅的,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流通速度没那么快,发达国家的理论管用,按照这个理论来计算中国的货币需求量就未必合理。
“全世界没见过的,一个月提高一次存款准备金率,这不能解决问题的。”厉以宁说。他提醒,今后我们要记住,货币政策以稳健为主,避免大起大落、大升大降,货币政策的大起大落会给经济带来很多后遗症。
投资投资
下一篇:北大光华教授:中国企业不够伟大的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