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媛:投行与IPO老板利益不一定一致

  新股进行上市时,大股东当然希望把股价沽得越高越好,因为沽出去收回来是真金白银。他们明白即使上市便宜,保留上升空间给投资者,最后股价真的升了,公司市值大了,但这都只是纸上富贵。搞IPO是一个挺复杂的过程,我们可以尝试简单化分为两部份,一是就是公司先要聘请一批专业的金融及法律人员,如保荐人,合资格会计师等,把公司弄到符合上市规则,如盈利标准,公司组织结构等,二就是在符合上市规则后,再聘请另一批专业金融人员,如承销商,负责上市过程中的工作,以及最重要的是负责将股票发售到投资者手上。

  港交所里负责审批上市的职员,不像投行的分析员,每个都是专门研究特定的板块,对负责板块十分熟悉。故此,当一些不常见的产品或业务复杂的公司要上市时,住住在递交了招股说明书给港交所后,公司会收回上百条审批人员对于公司产品或业务上的问题。而如果不好好回答,将会阻碍审核的过程。假设招股说明书通过了审核,那就到了销售那部份,专业金融销售员就会带着公司四处路演(Road Show)向公众宣传。

  这个时候就是分办不同承销商身价之处,外资投行拥有一批有影响力的分析员及金融销售员,它们说出来的故事自然更有说服力,更吸引,股票定价能力更高。另外,外资投行亦拥有较大的客户基础,故此它们亦比较容易找到足够的投资者去接货。不过有时候,投行跟上市公司老板利益未必一致。上市公司老板的利益明显易见,就是想把股价沽得越高越好。如果公司是件宝,即使市场不好,外间没有足够投资者愿意接,投行都会找自己的客人去接。但问题是现世代的IPO中,十间有八间都不是宝。市况好时,投行有能力把垃圾包装成宝沽出街外投资者。但市况不好时,街外投资者不愿意接,剩下的只可以选择推销给自己投行的客人。不过这就出现问题,叫自己公司的客人去接一些明知道不值钱的股票,偶然接一两次输了钱,当是看错市,但是次次推荐的新股都一上市就潜水,这会伤害了之后跟客人的关系。所以一般到了那个时候,投行就会提出两个方案,一就是要求上市公司把价钱降低,二就是建议先不要上,等待市况好转时再考虑上市。两个方案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都是不理想的,第一就把集资额缩小,第二就是带来额外的上市费用,不过这样投行就可以站于一个比较有利的位置。所以笔者亦曾经听说过一间新上市公司的老板埋怨投行把自己公司价钱定得太低。

  王雅媛为持牌人士
上一篇:史玉柱:证监会规范上市公司分红或让股市迎来春天
下一篇:中央智囊透露温总理强调建立地方性金融监管机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