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立夫:成功之路——我的成长历程
1.我生长在黑龙江省东南部与俄罗斯森林接壤的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里,读高中之前几乎没有出过这个小山村。我在姊妹8人中排行第四,父母都没有文化,但他们都很智慧。母亲自己学会了裁剪,我们从小到大穿的衣服都是母亲裁剪制作的,父亲虽是个八级瓦工,但凭自己的智慧学会了木工,家里的交替更新的几代别具一格的家具都是父亲自己设计制作的。
2.一直到初中毕业,我的学业都是在这个小山沟里完成的。教我的老师除了两位文革前的老高三毕业生,就是城里来的上山知青,读过高中的就给我们做老师。
总结:由此看来,我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条件不具任何优势。然而,正是这种不具优势的条件促成了从小喜欢自学的习惯,用现在的话来说,培养了自己的“学习力”,并且此后一直受用于这种能力。
3.我对声音的兴趣,发端于孩童时期。记得还没有书桌高的时候,父亲托人在城里买回一个大大的“戏匣子”(收音机),第一次听到播音员的声音时的那份喜悦至今记忆犹新,觉得那声音太好听了,憧憬着自己长大了一定也要发出那么好听的声音来。这算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理想——儿时的梦想。
4.幸运的是,我一升初中就赶上了打到“四人帮”,自从郭沫若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做了“科学的春天”的演讲,大大小小的报刊上载满了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大肆宣扬华罗庚、杨乐、张广厚、杨振宁、李政道等这些自然科学家的事迹。在这种科学氛围感召下,我自然热爱上了自然科学,立志长大后成为一位卓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尤其喜欢数学,初二已经自学完了《微积分》。也正是自学数学时,歪打正着,引发了我对语言的兴趣。记得当时对数学的定义,平面几何的公理、定理发生了强烈的兴趣,觉得这语言太精彩了,真是天衣无缝、滴水不漏。每天都陶醉在无休止的证明之中,期待着自己也发明出个定理来,虽然没成功,却锻炼了我的语言组织和逻辑能力。
5.到了城里读高中后,发现周围的同学都是才华横溢,三国、红楼、西游记、水浒、唐诗宋词,人家都是张口就来,而我却从来没听说过。接触到这些古典文化后自然会被吸引,由此兴趣转向文学,校外拜师专门研究起诗、词、曲、赋、骈文等这些古典文学的平仄韵律来。高中这段研究古典诗的时期,无论如何也体验不到自由诗的美感何在。我说:“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也算诗,那鲁迅的杂文排成行不都是诗吗?”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收音机里听到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朗诵这首诗后我才彻底服了气,我觉得这就是诗,不是别的。记得第一次见到李白赞美孔子的诗句时大惑不解,到语文教研组询问老师:“李白和孔子到底谁先谁后啊?”结果引得老师们哄堂大笑。
总结:我的文史就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起步的。俗语讲得好:“不怕不会,就怕不学。”如果没有高中的这段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历程,如今朗诵古典诗我要现去背诵。谁能想到我现在的语言能力得益于初中的数学呢?我们都经历过初中,都学过数学,你也受到过同样的启发吗?
6.1981年参加高考(高中两年没有读高三),靠着理科的底子,考到济南铁道学院(当时改名为济南铁路机械学校)蒸汽机车专业。因为初中没有接触过英语,到了高中无法跟得上英语课程,自己校外拜了个懂日文的老师(解放前曾做过日本三级翻译),学了八个月,高考得了24分。
7.在济南上学期间一直是学校优秀播音员,校外拜师研习书法艺术,跟随山东话剧团导演学习朗诵,业余时间几乎都是在济南的书画艺术圈里度过的。正是在济南上学期间,我发现了自己的眼神一片茫然,毫无神采。自己的两只眼睛虽然都是1.5的视力,但照出的照片就像800度、1000度的高度近视摘掉眼镜时的感觉一样暗淡无光。发现后这一问题后,每天在晚饭后散步的时间专门练眼神,二年坚持下来,眼神终于有了改善。 1984年,经过《英语》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的各两次补考,在老师的特别关照下才顺利毕业,分配到哈尔滨铁路局一个无人愿意去的偏远机务段任技术员,一年后定职为助理工程师,不久蒸汽机车便被淘汰。
8.在哈尔滨铁路局工作期间,赶上与我同属舍的同事是一位文学爱好者,1982年就开始发表小说。他的床下塞满了外国文学名著,这样我先通读了欧美文学史,然后把他床下的书——文艺复兴以后的欧美文学作品一顿饱读。1985年春节,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摞自由诗集带回家通读,就是在这年的春节终于体悟感受到自由诗的美感和韵律。
总结:赶上什么就系统地学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从不抱怨环境条件,这就是我的性格特点。在别人眼里的不利因素,都成了我的幸运因素。如今我在讲台上所展现的一切都是这样点滴积累起来的。
9.1986年5月20日,我觉得特别有必要到大学里系统学习一下哲学了,就这样思考了一个晚上后,第二天就向单位递交了辞职书,只身奔赴北京,直奔北京大学。
10.我的突然辞职,曾经在哈尔滨铁路局引发轩然大波。记得在牡丹江到北京的列车启动前,广播喊我下车,列车启动后询问播音员才知道,单位去车把我父亲接到了牡丹江劝服挽留我。后来听说因为我的突然辞职,单位的段长和党委书记以及牡丹江铁路分局长在哈尔滨铁路局局长的电话会议上受到严厉批评。不错,这次辞职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此开始了我与众不同的人生里程。在北大联系好后,我回到家里跟父母说:“你们该供我上的学已经供过尽到责任了,这次上学完全是我个人的人生选择。我不会连累你们,我想以商养学,我觉得现在的社会允许这样做了。但这条路走起来可能不会太顺利,一旦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们拉我一把就足够了。”
11.第一次到北京,兜里就18元钱,还不知道北大在哪?出了北京站,我的第一个任务是先找份临时工作,保证回家时有足够的路费。几经周折在北京站外的小饭馆里确定了,老板答应每月40元工资,每天晚上10点上班,早上6点下班。这样我才放心地去寻找北京大学的下落。到北大后,没想到距离这么远,因住在同乡北大哲学系的一位研究生那里,自带的18元钱也没有花,安排妥当后第二天晚上回到北京站坐车去了济南(当时济南的火车票仅8元钱),济南的奶奶给了20元钱,由此买票回到东北,正式开始了我的“以商养学”的奋斗历程。
总结: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要有足够的勇气决策自己的人生,不能完全依赖于父母或他人的期待,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要有所期待。当自我的期待超出父母或他人的期待时,当时肯定会造成他们的不理解,尤其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更是这样。这是正常的,只要确认自己选择的路是对的,相信有朝一日人们都会理解你的。
12.1986年5月下旬我从北京返回东北做的第一桩生意,就是用纸箱做基底糊了一个保温的冰棍箱子。第二天一大早上了一百块雪糕,然后背着箱子走街串巷,晚上8点终于卖出最后一块雪糕,清点后才知道一百块雪糕只净挣了2元钱。夜里躺在炕上觉得这样挣学费是行不通的,于是决定采取第二方案——收购家乡的木耳去北京买(当时我并不知道北京的木耳价格,只是确认肯定比产地价高),6月2日带着赊账收来的50斤木耳第二次踏足北京,并在北大西门外每月25元租了间民房,从此开始了推销员的经历。
13.50斤木耳买了整整一个月。虽然也能勉强度日,但哪还有精力学习呢?当时抑制不住地考虑“以后怎么办?”,对未来生活的恐惧感越来越强烈,以至于“坐卧不安”,就连拿着餐具到食堂吃饭都抑制不住地浑身发抖,直到两年后遇到挫折时这种情况还有复发。
总结:行动比什么都重要。理想、志向如果没有当机立断、雷厉风行、斩钉截铁的行动力做后盾,仅仅是人生务虚的向往而已。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我们需要承受很多,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只有承受别人所不能,才能拥有别人所没有。
14.然而,成功卖出这50斤木耳是个良好的开端,随后的200多斤一次出手就净挣了3000多元,从此这条“以商养学”的路就算走通了。到后来靠着帮助海淀这些大学的食堂采购些副食品,就足够自己学习和生活之用了。在北大求学期间每逢寒暑假期,都在故乡鸡西市最大的自由市场上摆摊卖袜子、服装、化妆品等,还曾长途贩运过一次水果,结果赔了个精光。
15.在北大,我完全是按着个人的愿望在建造自己的知识结构,除了哲学系的课程,还旁听了中文系、心理学系、社会学系、生物系,尤其是历史系的课程。每天都是10节课排的满满的,并在校外拜师系统学习了传统摄影技术(非数码时代的技术)。也正是在北京大学,我从表现力感染力的高度将古典诗与自由诗的朗诵用声统一起来,期间最难忘的是作为剧中人亲历了87、89两次轰轰烈烈的学潮的洗礼,当时被同学们誉为“中国最优秀的朗诵家”。
16.1991年随87级历史系(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班)的同学一道结束了北大的学业。初在印刷厂跑业务,通过给民办学校印资料结识了俞敏洪,随后也跟着做了半年多的托福、GRE培训,之后承包路边广告牌(现北大资源楼太平洋电脑一带),创办了“北京市社会力量办学招生信息角”,每月收取诸如俞敏洪的新东方等民办学校的广告费。1992年10月受聘于中科院地球所,成为百灵音像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期间创办过“艺术人像摄影厅”。
总结:常言道“经历是最可宝贵的财富”。趁着年轻,一定要多经历,少排斥!有时候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仅仅是为了给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性、良好的习惯!要学会为自己做事,为自己的成长做事,只有感觉在为自己做事时才会心甘情愿、才不会有怨言!
17.1993年底,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结缘于音乐事业。本来是公司的出纳员——一位18岁的北京一亩园的小姑娘——喜欢唱歌。我想我们是音像公司,将来从事音乐经纪人工作也是个很好的发展方向,我就决定公司出钱从这位出纳员开始培养起。无论做什么,我都喜欢追求专业化、系统化,这样在1993年11月的一天,我带领着公司的这位出纳员第一次踏入中国音乐学院的大门,与声歌系的老师打了招呼后,跟着看了一下午歌剧《阿依达》的录像,虽然当时什么也没有听懂,但感觉不错。第二天准备带着这位出纳员去音乐学院拜师办手续时,她却放弃了,她说:“比咱们条件好的人多了,咱们算什么啊?”说什么也不想再去了。而我的兴趣却上来了,我说:“你不学我学!”。就这样,我到学校拜了老师,办了琴证,开始大张旗鼓地学习起声乐和钢琴来,并且觉得自己对音乐太敏感了,太适合搞音乐了。
18.为弥补自己音乐方面的空白,借阅了大量音乐理论书籍,严格计算了钢琴上每个琴键的频率和它们之间的关系。1995年底我辞去了音像公司的所有职务,准备把“说”和“唱”结合起来,专门从事发声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因为从没做过老师,又是半路出家,不知期中的深浅进度,急着教出个学生给自己壮门面,因此非常不成功,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在1996年初春理论上就有了重大突破。我将其写了7页稿纸,拿到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去做鉴定,得到播音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张颂教授的高度肯定并鼓励我把它写成书!
总结: “美国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先生一生致力于培养学员的自信,而我却经常在课堂上讲:“没有人不自信,只是把自信用错了地方!”。我公司的这位出纳员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很多人一生畏缩不前,并不是因为缺少天资和想往,而是因为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关键的时刻把“自信”用在了“我不行”上。
19. 教书不成,生活没有了着落,怎么办呢?1996年7月29号我在华夏证券交易所开户涉足股票市场,把开公司时仅存的一点积蓄全部投了进去,结果赶上12月12日邓小平去世的大盘连续5个跌停板,把所有的资金全部套牢在里面。1996-97年整个冬季,我没白天黑夜玩命地练习钢琴,想着再给自己开拓出一条生路,因为身体消耗过度,加上经济、生活和情感上的压力和纠葛,97年3月份身体陷入严重的亚健康。当时发高烧、出疱疹,生命陷入大画家梵高自杀前的那种枯竭状态,一点精力也没有了,并且左右极度的不平衡,右侧额头脸颊汗流浃背,左侧却干燥如常,一点反应也没有。记得一天深夜醒来,非常凄凉,感觉人生是如此的荒唐,自己带着一腔热血到处求学,想着成就一番事业,谁知尚一事无成,生命就这样要结束了。
20.面对这种困局,我什么都放下来,开始了养生的历程。在废品摊上2元钱买到一本52年出版的《新针灸学》,里面收集有很多明朝的人体穴位图,捡了很多带有棱角的鹅卵石,按着书上指出的学位摆放在硬板床上,然后躺在上面,当穴位被打通时滚烫的热流自脊椎上方向下流淌,后来又研究了中医宝典《黄帝内经》,在长达十几年与死神抗争的历程中,不但彻底调理好了自己的疾病,总结出一套非常有效的养生保健和自疗的方法,而且也正是这十几年的修生养息,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反思和沉淀自己的人生,不断完善了自己的嗓音,并通读了《鲁迅全集》《莎士比亚全集》《圣经》《古兰经》《科学史》《量子理论》《近代心理学史》《实验心理学史》《资本论》《欧美经济学说史》以及相关经济学原著,以及整理出我的个人博客内容和系统研究了《戴尔·卡耐基全集》等等,就是躺在被窝里也不闲着,听着钟表的滴答声打拍子,去早市买菜的路上心里都感受着节拍——让音乐的韵律时刻带在身上,这是一种非常充实美妙的活法。有了这些丰厚的人生积淀,对于我来说,能活下来就是成功!
21.1999年下半年开始把过去所有的积累融会贯通起来,同年11月2日第一次带病正式登台亮相,成功地站在北京大学的讲台上,为北大师生作了《提高嗓音的表现力感染力-科学练声》的专题讲座。2003年11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学术专著《科学练声》,2005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修订后再版。
2007年上半年自学了动态图片设计和flash制作,2009年上半年自学了PHP留言板和网站程序设计,同年应邀成为中国演讲与口才协会理事。
2010年夏,在观看了净空法师的《和谐拯救危机》视频后,确定了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一方面与企业和培训机构合作挣取生活费用;另一方面为在校大学生做公益讲座,分享自己的这种自强不息健康成长的人生理念;第三方面就是,一如既往,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事业上。
总结:常言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生的道路上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困局,福兮?祸兮?关键看我们如何来面对。人们都说“十年磨一剑”,这话一点不假。我从1993年底涉足声乐,中间还带着疾病,到2003年出版自己的学术专著恰好十年,从当初的音乐上的大白丁,变成十年后的专业人士。如果没有十年前的起步,就不会有十年后的成果。把这段经历总结起来就是:人生不怕起点低,就怕没起点;有起点才会有过程,有过程才会有结果。
希望我的成长历程能给大家以有益的启发!
下一篇:甄立夫:我的高校演讲活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