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这个词,顾名思义就应该是一个培养商业人才的地方。所以,它也就注定不是一个大众化的词语,关注的人自然也就不多。再说,它也非一个常人能够理解的东西,更不是一个普通人可以消费的商品。严介和先生说,在中国能够读商学院的一般有三种人——钱多得不能再多、人傻得不能再傻、运气好得不能再好——有人心甘情愿为你交学费,这话说得有点耐人寻味。
不过,商学院的名气可是今非昔比今。尤其是自王先生从长江商学院抱得美女归并梅开二度之后,无所不在的“名人效应”迅速地将中国的商学院从之前的“养在深闺”走向前台。据悉,很多在成功路上苦苦探索的美女们都已经放弃了原本读艺术院校或者自愿献身拍三级片的打算,很多发了横财之后又想追求刺激的财富达人们,也都放弃了参加富人相亲俱乐部,纷纷准备投入“商学院”的怀抱,据说商学院的学费也准备从原先的20W元涨到80W。几乎可以预计,在中国一直不怎么受人待见的“商学院”,已经不可抗拒地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春”!
说起商学院的这种作用,前两天,网上还有一个段子说:一老板对小三腻了,而小三也渐渐大龄,逼婚不成,问老板索要千万赔偿。老板原想杀人灭口,后一手下献计:由老板再出资数万,以提高文化水平为由,让小三去某商学院学习进修,总裁班上老板大腕如云,擅长风情的小三一下子迷倒了全班男人。没出两个月,小三就傍到了一个地产大款门下,从此再也不理老板了。为保安全,这位小三还给了老板100万作为封口费,老板既实现了资金回笼,还顺利地处置了不良资产,为表感谢,就特为商学院送去锦旗一面,一时间传为佳话!
众所周知,商学院既然是一个培养商业人才的地方,其价值也就取决于它能为未来创造出多少优秀的商业人才。在西方,商学院研究的对象和教学的案例几乎都是那些成功或失败的企业,探索的也是百年企业持续经营的商业逻辑和原理,传授的也多是商业经营之道,商学院为世界500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商业奇才,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但是,在中国,商学院却刚好反过来——你必须先成为商业高手才有可能来读这个商学院。或许是商学院的管理者们自己也意识到——让一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专家教授们来教一群社会顶级富豪们学习怎样赚钱怎么也有点忽悠不过去吧,所以,就只能大打其它牌子了,于是,中国的商学院也就顺理成章地沦落为有钱人镀金和聚会的平台。而有钱人天生大胆,一群大胆男女搅在一起,加上还有人在穿针引线,任何结果都不奇怪。在网上,有说商学院甚至已经成为一个“约炮”的地方,坊间甚至流传一句口号说“有钱去长江商学院,没钱去非诚勿扰”,实际上已经将中国商学院的这种作用和功能解释得淋漓尽致。
中国人的智商向来就不低,其模仿、创新和变通能力几乎无人能及,很多西方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方法在引进后都被搞得面目全非。比方说中国式管理最终成为“只管不理”——只管罚款,其他一概不理;中国式培训成为“只赔不训”——只搞思想教育只发文件不搞行为训练;所以,中国式商学院成为“只商不学”自然也就毫不奇怪,而且“此商”绝非“彼商”,而是一种纯功利性的商业行为了,要是任其发展成为一个富人“约炮的地方”,那就真有点暴殄天物了,也会玷污商学院这块圣地,甚至误导整个社会!
中国人一直崇享权力经济和人际关系,所以,一有时间就搞聚会,喜欢运用人际关系赚钱,而人均读书却不过4.5本,远远低于西方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所以,财富就缺乏安全感,很多人赚钱之后就不得不移民,中国的商学院应该有责任去面对并尝试改变这种现实。而且,商业经济的安全性也是建立在知识、规则和科学之上的,任何功利性的、违背商业规则和逻辑的财富,都将是竹篮打水。所以,中国的商学院就有着独特的社会使命需要承担,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更需要很多很多真正的商学院!
上一篇:
寇北辰:未来挑战高薪的四种人才
下一篇:
姚绍龙:老板不要做权利的“冤大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