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是典型的“能人”经济,所以,中国式管理也就毫不例外地沦落为“能人”式管理。中国的民营企业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也都离不开老板这个“能人”。在中国的企业里,往往都只有老板的意见才是最正确的,只有老板的命令才能发挥行政作用,一切制度规则最终都是笑谈,任何经理人都无一例外沦为傀儡。
所以,在中国的企业中,几乎天天都上演着“生死大战”,几乎每一幕都惊险无比、精彩绝伦,而且每一次都只有老板才能去解决,每一个问题也都只有等着老板亲自去发现,甚至每一件事情都离不开老板的决策。很多企业的现状是:老板一来,个个都不自在,老板一走,人人喜笑颜开。尤为悲剧的是,很多老板还都习惯了这个“能人”的角色。这就让中国企业无一例外地被贴上“人治”的标签。
但是,德鲁克先生却告诉我们:管理得好的企业,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一个有效管理的企业应该是天天都平淡无奇的企业!就这个观点而言,能人经济、能人管理和“人治”只会让中国企业没有未来!
有点管理常识的人都知道,有效管理其实是预见性的管理,能够防患于未然,依靠的是制度、规则和系统。只有制度科学、系统完善、规则严明的管理才能让企业健康并持续发展。那些依赖天天都来一场运动、人人都脱光脊梁挥舞着大片刀直冲而上的管理模式,最终的代价都是惨重的;那些处处依靠老板的人格魅力和权限才能发挥作用的管理早就应该淘汰了。那些在突发事件中表现英勇的人和事固然激动人心,但是,管理需要的不是停留在时候对英雄人物大张旗鼓的表彰上,而是要扎扎实实建立避免发生这些突发事件的机制。
道理归道理,大师是大师,在中国的企业家群中,好像只有张瑞敏先生得到了德鲁克的真传,而其他绝大多数的老板都在忙于向名人大师们学习战略、学习怎样改变组织文化。张瑞敏创造的“日清”工作法,就是平淡管理的典范,也让海尔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成为今天的行业翘楚,“这一切,都应归功于德鲁克先生的管理思想”,所以,中国企业的老板们首先应该超越自己,应该尽快把自己解放出来,应该从北大总裁班里走出来,尽管这里面有太多太多的障碍。
只有平淡管理才能造就优秀企业。优秀的公司和优秀的老板一般很少决策,只做重大决策,优秀的公司会先把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找出来,设计一套制度和规则来解决反复发生的问题,未来就靠这些规则与政策来解决大多数的日常问题。而平庸的公司和老板天天几乎都在决策,平庸的下属更是事事等着向老板汇报、处处让老板决策,然后直到让自己变得更平庸。
上一篇:
姚绍龙:管理授权是一种管理谬误
下一篇:
姚绍龙:企业怎样找到自己的管理人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