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昌看市:事前控制风险策略当下并不过时
资深评论员 、CCTV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远昌
[主持人] 欢迎收看CCTV证券资讯频道《远昌看市》,据媒体报道,温州日前对限购政策进行微调。您怎么看?
[杨远昌] 好的,考虑到温州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是唯一5月和6月房价均同比下降的城市,温州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微调更多的是个案,这并不代表宏观调控整体已经抛弃底线思维,实际上在国际金融市场登上山顶以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进一步被明确之前,宏观调控底线并不会触及,也就是说房地产调控在此之前还难以转向,由于我们此前一直判断国内外不利因素共振是年底后,因此房地产真正的松绑时机是明年。但是考虑到6月份以周期股为代表的调整导致A股暴跌,这主要是市场预期国内外不利因素将发生共振,而现在共振延后,就说明此前A股调整预支了共振风险,再加上楼市调控部分地区的微调,这容易给市场调控全面松绑的错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股市会产生恢复性行情,特别是周期股会受到追捧,所以上周我反复强调要重新关注周期股,同时大盘有突破7月高点的能力,目前来说这一观点不变,但同时大盘的这种涨并不是新一轮行情的开始,这只是恢复性行情,下半年上涨下跌还需要经历好几个来回,或者说波动频率变大。
说完了股市波动,我们还要谈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宏观调控大的策略问题,刚才说了温州限购政策微调并不代表宏观调控抛弃底线思维,而现在我们就要谈谈底线思维,底线思维我觉得更像是事后控制风险策略,在底线触及后采取措施修正市场本身的波动。而时候控制风险策略近期我们也听的比较多了,最典型的是证监会主席肖钢在《求是》发表署名文章,强调证监会要从审核审批向监管执法转型,从事前把关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
我认为事前控制风险策略和事后控制风险策略各有利弊,关键是要看事情发展所处的阶段。比如当你有危机感,你在追去办事效率的时候,事前控制风险策略就更为适用,因为你在被动的时候,你最需要解决的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为解决问题争取时间。但是当事物进展顺利,这个时候事后监管,包括相信市场本身的力量反而是更为持续的策略。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再回到当前的形势就容易解决问题了。
实际上当前经济形势并不乐观,而资本市场运行也不是很顺畅,因此这个时候我们恰恰需要的是为解决问题争取时间,也就是采取事前控制风险策略追去效率。但宏观调控现在很多时候还是等到危险发生了再做大的调整,或者说底线思维,这就是事后控制风险策略,显然这一策略并不匹配当前经济形势的需要,而资本市场虽然目前采取的是事前控制风险,这并不匹配未来资本市场稳定期的需要,但当下事前控制风险策略并不过时。
具体到盘面波动而言,今日开盘延续了近期的特点也就是周期股领涨,特别受温州房地产限购微调消息影响,地产股一度冲高,待会后市研判环节我会分析温州限购微调是个案,这并不代表宏观调控整体已抛弃底线思维,因此下半年只能是恢复性行情,这注定了场内资金无法支撑地产以及产能过剩等周期股全面开花,地产股活跃只会分流有限的资金,实际上下午市场就开始显出疲态,而近期被压抑的小盘股有所活跃。总体而言后市我仍会关注周期股,但我更多的是关注产能过剩行业。而从波动角度分析,上周我强调大盘会突破7月高点,但我同时强调一旦突破我会逐渐提高操作敏感度考虑卖出,而本周大盘已经如期突破,因此我会按着计划提高操作敏感度,具体来说下周二是我们观察的一个重要时点。
上周二我强调商品别无选择会向上突破,本周商品以及做到了这一点,但是此前我描述商品的走势是:先突破冲高,然后实践很短又会回调,而且力度不小,但不会向下创新低,然后又开始反复震荡走高,反复走低,以这个模式拉锯几个来回,然后选择下跌,这一次跌幅会很大,但是紧接着是真正的机会,会有一波时间很长的上涨行情。既然本周商品已经如此走出了计划的第一步,我不打算修正原有思路,但是有一点是商品再次冲高的时间会很短,但目前来说我还没有看到需要卖出的条件,最早下周一才会有结论。
[主持人] 波动指数设立初衷就是为了跑赢大盘,波动指数是以上证指数为交易标的,根据节目每日提供买卖建议滚动操作,08年11月4日这一系列节目开播时,上证指数和波动指数基值都设为100,上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数值为(123.45),而波动指数数值为(256.38),这意味着上证指数同期上涨了(23.45%)而波动指数同期收益率为(156.38%)。波动指数同期收益率远远跑赢同期大盘收益率,波动指数收益率156.38%是同期大盘收益率23.45%的6.66倍。
[杨远昌] 今日大盘小幅收低,两个指数略有回落。目前上证指数数值为(123.10),而波动指数数值为(255.65),上周我反复强调大盘有突破7月高点能力,而本周大盘也如期实现了这一点,但上周我也强调一旦突破后,我会提高操作敏感度考虑卖出,虽然这个时点会很快来临,但只有下周上半段才是我重要的观察时点,因此具体到明天的操作建议是:持有。
下一篇:帝法测市:2013年8月15日早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