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铭:圈钱不是A股的头等大事

职业投资者 财经专栏作家曹中铭
职业投资者 财经专栏作家曹中铭

  

  新股IPO到底何时重启,至今监管部门也没有公布“时间表”,但这并不妨碍利益集团对于重启IPO的渴望,也不妨碍某些呐喊者的鼓吹。继有观点认为证监会不必谨小慎微,不应该为讨好投资者停IPO之后,近日又有专家认为重启IPO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很迫切。显然,这些观点都在为早日重启IPO造势。

  其实,在《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停止征求意见之后,今年6月底即有传闻称7月底将重启IPO,尽管监管部门及时对此予以否认,但在7月8日,定稿后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案将在7月20日前后公布消息的传闻再次“风靡”市场。当然,传闻毕竟是传闻,监管部门“在适当时候”,“发布及实施新股发行体制的最终改革方案”的表态算是给市场吃了颗“定心丸”。

  去年9月28日浙江世宝发行新股,11月2日挂牌上市,此后再也没有一只新股“跻身”于资本市场。如果是一个正常运行的市场,如此长时间没有新股上市显然是不正常的,而且也不利于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发挥。但毫无疑问,A股并不是个正常的市场,连续四年“熊霸全球”、十年“零”涨幅以及众多投资者纷纷销户弃市而逃早就作出了诠释。

  然而,如果仅仅从融资的角度来讲,A股却并非“不正常”。即使新股IPO被暂停了,但上市公司再融资这条通道一直没有关闭。而且,在再融资的门槛降低以及定向增发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之后,近几年来每年的再融资总额都远远高于新股IPO的融资额。在投资者纷纷对新股“三高”发行质疑的同时,更应该对上市公司“狮子大开口”般的巨额再融资行为保持一份警惕。

  因为错误的定位,A股总是扮演着为融资者服务的角色,至于投资者的利益则并不在考虑之列。也正因为如此,“圈钱”才成为A股市场的“头等大事”。几乎每一任证监会主席,“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均是其使命之一。即使是监管部门倡导上市公司实施积极分红,“重筹资,轻回报”这一股市的“劣根性”仍然如流毒般在“流行”。

  融资、优化资源配置、资产定价作为资本市场的三大功能,如果仅仅只注重于“融资”功能而把其它功能抛弃的话,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单一功能“受宠”,这样的市场也只能是畸形的,事实也正是如此。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新股IPO也好,还是上市公司再融资也好,“圈钱”不应该总是成为A股的“头等大事”。制度建设、市场监管、严惩违规者以及投资者利益保护等,其实都比上市公司的“圈钱”更重要,如果不能处理好上述四个方面的关系,在新股IPO第8次暂停之后,还会迎来第9次、第10次。

  每次新股发行被暂停,见证着投资者对市场信心的丧失程度,也往往是股市处于极端低迷时发生的。在这一切的背后,是投资者以及整个市场为之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然而,前7次新股IPO暂停,并没有唤醒监管者,也没有唤醒整个市场。但如此高昂的代价不能白白付出,投资者的“学费”也不能白交。在五年内第四次改革新股IPO制度,以及此次新股发行暂停超过9个月的背景下,如果在IPO制度改革不到位,以及市场低迷的情形下,再次轻易重启IPO,其实是一种对市场、对广大投资者不负责任的表现。

  创造概念与炒作题材、鼓吹T+0交易以及为重启IPO呐喊等,说明A股市场向来都不缺乏鼓躁者。对于重启IPO而言,无论鼓吹者代表谁的利益,也无论背后的利益集团与权贵资本多么强大,新股IPO绝对不能为了重启而重启,而上市公司的“圈钱”同样绝对不能再成为A股的“头等大事”。

  

上一篇:帝法测市:2013年8月15日早评
下一篇:空空道人:要小心回踩2065点的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