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浩明:沪深成交占比透露市场运行特征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
进入8月中旬以来,沪深股市每天的成交占比发生了很有意思的变化,沪市的占比从这以前占总额的不足40%逐步提高到50-55%。到了9月份则又进一步上升到了60%以上。这也就是说,两市的市场占比在短短的一个月中出现了位置互换。以前是深市在总量中占了大头,现在则是沪市处于领先地位。
沪深两市处于同样的市场环境下,因此其基本走势是一致的。当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上后来在定位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两市也形成了各自的特点。譬如说沪市大盘股比较多,虽然上市公司数量不如深市,但市值巨大。而深市在发展了中小板和创业板以后,上市公司数量增加很快,但市值却并不大。于是,在行情的不同阶段两市的运行就显露出了不同特点。而成交量占比上的变化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早期,沪深两市分别由当地的人民银行监管,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竞争。上海依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广阔的腹地,在两市的竞争中一直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沪市的成交占比达到全市场的70%甚至更多。只是在1996-1997年的一段时间,深市由于采取了多种手段活跃市场,那个时候其成交量要超过沪市。也就从1997年起,两市的监管权收归证监会,在统一管理下沪深交易所的行为日趋同质化,竞争色彩荡然。根据中央的安排,沪市以上市大盘蓝筹股为主,深市以上市中小企业为主,而由于市场对大盘股的承接能力不足,而中小板,创业板的发展则比较快,因此到了本世纪,深市先是在上市公司数量上超过了沪市,而后随着中小市值股票的活跃,在成交占比上与沪市的差距也逐渐缩小。这两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场流行炒成长股,大盘蓝筹股的股性越来越差,这也使得深市的成交金额超过沪市成为一种常态。这种局面,一直到最近才有所改变。
应该说,现在沪深两市成交占比的变化,并非源于两市上市公司结构,与两个交易所的管理更没有关系,而只是市场投资风格调整的产物,今年上半年,市场以成长股为主线,题材重点是经济结构转型和改变增长模式,因此那些具有转型概念的公司就得到了青睐,由于这些公司大都分布在深市,这也就使得深市交易异常活跃,行情也走得比较强,成交金额大大超过了沪市。而最近一个阶段,市场开始关注上海自由贸易区等概念,一批大盘蓝筹股受益,而这些股票以在沪市上市为主,这就导致资金集中流向沪市,沪市成交额也就轻易地追上并且超过了沪市。透过沪深两市成交占比的变化,投资者不难看出市场热点的变化,以此作为捕捉市场热点的参考,应该说也是很有效的。客观而言,在沪市成交占比比较大的时候,投资者的确要多关注蓝筹股,反之则需要多留意成长股。这似乎已经成为时下市场的运行特征,人们不妨好好体会。
当然,两市市场占比所提示的这种市场特征是否能够长期延续,现在还不好说。特别是未来在金融创新大规模进行,像个股期权推出后,占比所提示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了。只是,在现在这个时候,大家对两市成交占比的变化还是不能忽视。在本周五,沪市的成交占比是55%,已经比前几天的60%减少了一些。如果这个趋势得以延续,那么也许过不了多久,深市成交量又会超过沪市,那么这时候成长股又恐怕又可能成为行情的主导了。
下一篇:远昌看市:股指本轮上涨已经及格 后市考虑锁定利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