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沪港通不是救市灵丹

  

财经评论员、财经专栏作家郭施亮
郭施亮 财经评论员、财经专栏作家(资料图)

    在下跌趋势中,任何缺乏实质性内容的利好政策均无法扭转市场的颓势。更多的时候,仅仅能够起到延缓下跌周期的作用而已。

  今年年初,险资三度救市,市场却毫无反应。之后,管理层颁布了一连串的政策性利好,拟助推股市走稳。结果,利好出台了,股市却爬不起来。

  4月29日,上交所发布了《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细则,此举意味了实现沪港通的进程进一步提速。

  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他们最关心的是投资的范围以及投资的门槛。

  据悉,港股通方面,内地投资者可投资的港股包括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成份股以及不在前述指数成份股内但有股票同时在上交所和联交所上市的发行人的H股,其中前述指数成份股内发行人同时在上交所以外的内地证券交易所上市的H股除外。有数据统计,按照上述提及的标的范围,约有266只股票可供投资。

  沪股通方面,沪股通标的范围包括上证180指数及上证380指数成份股以及不在上述指数成份股内但有股票同时在上交所和联交所上市的发行人的沪股,其中被纳入风险警示板的除外。针对上述范围,约500多只A股可供投资。

  不过,沪港通设置的投资门槛并不低。按照市场的分析,如果个人投资者需要投资港股,账户内起码要有50万元的余额。

  因此,相对偏高的投资门槛限制了大多数的投资者参与。沪港通更可能成为机构投资者的游戏。

  鉴于沪港通能否成为A股的救市灵丹,笔者郭施亮认为,其可能性很低。如果要细分分析,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市场运行机制不一致,必然导致资金从一边分流至另一边的市场。目前A股市场存在明显的期限不对称特征,且股市现货交易基本属于“T+1”的模式,当天普通投资者完全不能实现纠错。至于港股市场,因其具备“T+0”与“股票交易无涨跌幅限制”的特征,市场给予普通投资者充分的纠错机会。同时,港股市场也不存在期现间交易不对称等漏洞。

  第二、投资回报率差异性大,港股市场更具吸引力。2010年至2013年A股市场平均投资回报率录得负数,同期港股市场的整体表现远超A股。此外,两地市场的无风险利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近年来,内地市场的无风险利率高居不下,大幅提高了社会的运作成本。同时,股票市场却没有偏高的风险溢价,最终导致投资回报率持续偏低。至于香港市场,因其属于国际资本的自由港,货币政策的自由度很差,基本缺乏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相应的无风险利率明显低于内地市场。于是,两地市场要求的股票风险溢价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投资回报率的偏差也在所难免。

  第三、A股估值优势并不明显。从长期的角度分析,A股的估值水平并不如港股。从AH股的估值进行对比,A股股价比H股低的股票多属于权重类的上市品种,而A股股价高于H股的部分上市品种基本存在一个特征,即股价存在高比例的溢价。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沪港通的逐步落实,内地投资者考虑最多的问题却是如何逃离A股,转战港股。在此背景下,证明了A股市场的投资吸引力正持续下降,沪港通最终也难以成为救市灵丹。(博客:郭施亮) 

上一篇:吴国平:IPO再重启恐慌不过是新一轮生机的开始
下一篇:叶檀:保定内热不可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