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需要一个透明的IPO计划
职业投资者、独立财经撰稿人、专栏作家
尽管IPO预披露的密集推出与新股是否批量发行是两回事,但预披露的密集推出,对于市场来说本身就意味着是一种IPO压力。
自4月19日凌晨证监会拉开IPO预披露的序幕以来,至5月9日下午股市收盘,证监会已安排14批共计307家公司进行了预披露。面对预披露的“轰炸”,股指节节败退,股票市值损失超过万亿元。
IPO还未真正重启,股市损失市值就超过万亿元,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市场各方所愿意看到的。为此,不停地有舆论声称,预披露节奏并非IPO节奏,密集预披露≠新股批量发行,让投资者减轻对IPO的恐惧。仿佛股市下跌是由于市场对预披露的误读所造成。
其实市场并没有误解IPO预披露,而是有关人士低估了市场对消息面的识别能力。
虽然说预披露的节奏不等于IPO节奏,但IPO预披露是IPO重启的前奏这一点却是无法否认的。而IPO重启是足以让投资者闻之色变的。何故?因为今年一、二月份的新股发行,在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里,发行新股高达48只之多。这样的发行速度不仅创A股发行纪录,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一、二月份的新股疯狂发行,已经让市场为之闻风丧胆。这就是预披露也能给市场带来巨大杀伤力的原因。
不仅如此,尽管IPO预披露的密集推出与新股是否批量发行是两回事,但预披露的密集推出,对于市场来说本身就意味着是一种IPO压力。因为这些公司预披露的目的,都是为了到市场上来发股票的。预披露只不过是新股发行的第一步而已。因此,预披露对于市场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目前股市低迷,市场草木皆兵的情况下,预披露对于股市的压力会进一步放大。
实际上,正是基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预披露对于市场的冲击是有可能得以减缓的。这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加IPO的透明度。
据了解,今年一月份的新股集中发行成为投资者的梦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拿到IPO批文的公司,希望能够在2013年年报披露之前抢先发行完毕。因为如果不抢着发行完毕,那就要等2013年年报披露之后才能发行。对于已经拿到IPO批文的公司来说,恐怕需要多增加一些程序。而且有的IPO公司2013年的业绩已经出现了下滑,如果不抢着发股,恐怕又将生变。如果该情况属实,那么监管部门大可将实情如实相告。这是有利于减缓今年一月份新股集中发行留给市场的恐惧症的。
要消除投资者对IPO密集发行的顾虑,只有管理层明确新股发行计划才行。比如用不少于两年的时间来消化目前排队的600多家IPO公司的上市压力。因为如果按照一月份的发行进度,只需要用一年时间就可以消化掉目前排队的600多家公司,但这样的发行力度是市场承受不了的。
所以,要减缓预披露对市场的冲击,减轻投资者的“IPO恐惧症”,监管部门需要拿出一个透明的IPO计划出来,这远比一次次地强调“密集预披露≠批量发新股”要有用得多。
下一篇:郭施亮:吸取股权分置改革的教训 慎推注册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