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对备案制躲避阳光化监管 小型私募基金转正不积极
北京商报讯(记者 马元月 苏长春)随着私募机构在基金业协会备案工作进入常态化,近日,证监会也正式宣布,将私募基金备案监管工作移交到基金业协会手中。不过,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虽然目前已有超过1500家私募基金在协会登记在册,但仍有大量小型私募基金对备案的态度并不积极,表示并不想尽快备案。
北京一家小型私募基金总经理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目前并未打算进行登记备案,并且对基金业协会的备案制并未有太大兴趣。而且据他了解,很多类似像它们这样的小型私募机构也并没有选择去备案。
事实上,目前仍没有进行备案登记的私募机构并不在少数。数据显示,已有超过1500家私募机构进入到基金业协会的备案名单中,不过,在私募机构遍地开花的今天,这已登记的1500家私募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按照深圳证监会此前提供的数据,仅深圳的股权基金企业(管理公司和合伙基金)数目就达到8862家,仅去年一年新增数量就达3569家。
上述北京私募基金总经理坦言,备案制实际上对一些大型私募机构更有力,首先,大型私募机构业绩和规模都不错,很多机构可以独立发行产品,接受阳光化监管后能获取更多投资者的信任;但对于小型私募而言,即使是备案了在投资者当中也还是不知名,并没有实质上的意义。
此外,该私募总经理还表示,因为备案要提交私募产品的资金情况,这对一些喜欢加杠杆,且没有充足资金体量的私募机构来说可能不容易通过审核,很容易发现资金运作上的问题。
一位私募基金研究员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一些小型私募基金习惯了有限合伙式的私密化运作,一旦接受基金业协会的备案,就需要上报证券账户等,部分依靠坐庄或者内幕交易做业绩的方式则很容易就被监管层发现,这是小型私募机构不愿参与到备案制当中的主因。
另一位资深基金分析师也指出,对私募基金实行备案制的意义就是想让这个行业纳入到监管中来,可以对私募机构不合法不合规的业务查有所依,部分私募基金深知自己所开展的业务存在不合规的问题,所以会故意躲避监管。
下一篇:沙黾农:A股踢进“世界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