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铭:全民打新凸显A股财富效应缺失
曹中铭 财经专栏作家(资料图)
新股发行再次开闸,打新成为市场的“主旋律”。因为有了1月份“新股不败”神话的上演,也因为市场的打新情结,6月份的新股发行受到机构与中小投资者的热捧,其实并不值得奇怪。而值得关注的,却是此次出现的全民打新现象。
如果说中签难以往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独享的“待遇”,那么此次在申购新规下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也会有切身的感受,而机构打新亦不再有任何优势。以近日发行的四只新股为例。网上网下冻结资金超过3800亿元,4只新股总的拟募集资金金额不到17亿元,需求与供应比例达到210:1。其网上中签率均低于1%,联明股份(603006,股吧)更是以0 .437%的低中签率刷新了岭南园林(002717,股吧)0.46%的纪录,这些数据都说明中签并不容易。
此次新股开闸,因为机构投资者卖股打新,导致上证指数在6月17日至19日3个交易日大跌2.98%;因为机构融资打新,18日当天货币市场拆借利率大幅上涨30%,对金融市场无形中产生了负面影响;因为打新,斥巨资的机构有的颗粒无收,即使是中签,其“成果”也不容乐观,或许会遭遇赔本的尴尬;因为打新受挫,有机构呼吁修改规则,有机构表示今后不再参与。
显然,此次市场出现全民打新的现象并不正常,但却又是市场自主选择的结果。全民打新现象之所以出现,个人以为如下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新股不败”神话为投资者打新提供了信心。1月份上市的48只新股,上市时没有一家“破发”,意味着中签者稳赚不赔,而且,这些新股此后基本上都遭到爆炒,个中的利益是非常诱人的。既然打新无风险,投资者又何乐而不为?
二是在创业板“偃旗息鼓”之后,除了极少数个股借助于概念或题材有良好表现外,整个市场其实非常缺乏“财富效应”。可以说,投资者对于二级市场个股的表现已经趋于麻木,而新股由于其固有的特性,导致投资者纷纷从中逐利。
三是在监管部门再次对IPO制度进行完善之后,新股发行市盈率出现明显下降,如四家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已低于20倍,这可是在“窗口指导”时期特有的现象。新股低价发行,投资安全边际更高,也意味着挂牌后会有更大的盈利空间,才导致众多投资者趋之若鹜。
2007年大牛市阶段,全民炒股成为一大“标签”,此次IPO开闸,又出现了全民打新。无论是全民炒股还是全民打新,虽然都是投资者自发形成,但却凸显出个中的“羊群效应”现象,也凸显出市场不成熟的一面。然而,在一个投机氛围浓厚,又没有“财富效应”的市场中,既然新股会“不败”,除了打新,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又能作何种选择呢?(经济参考报)
下一篇:吴国平:德国7:1巴西大胜后对股市的联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