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券商并购重在解决做强问题

  皮海洲 职业投资者、独立财经撰稿人、专栏作家(资料图)
皮海洲 职业投资者、独立财经撰稿人、专栏作家(资料图)

    经过十月怀胎,目前中国证券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市场化并购案——申万、宏源证券(000562,股吧)合并案终于浮出水面。申银万国与宏源证券以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完成重组,二者的换股比例为2.049:1。完成换股后,申银万国的股本将达到148.57亿股,总市值将达到722亿元,仅次于A股上市证券公司中的中信和海通证券(600837,股吧),排名行业第三。

  但这显然不是申万与宏源证券合并案的亮点所在。作为两家券商来说,都是资本运作的高手,通过合并的方式来做大自己,这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愿意,就是再合并一家券商,把自己做成行业老大,也不是没有可能。但这样的并购对于证券业的发展来说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因为并购的目的,不只是做大,更要做强。

  实际上,如何做强才是目前中国证券业所面临的一个难题。虽然就中国证券业来说,也有中信与海通这样的大券商,但中国证券业里却很难说有几家强券商。一方面中国的券商基本上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另一方面中国券商之间的竞争还处于低级阶段,最明显的是围绕着“佣金战”杀来杀去。

  不仅如此,为了拿到保荐业务,券商有时还充当IPO公司弄虚作假的高参,成为证券市场利益的损害者。为了赚钱,券商还在“直投+保荐”的模式下赚取着灰色收入,为此不惜损害广大投资者利益。而且在目前的“打新热”中,又最新传出某大券商自营账户优先获配新股的消息,这种做法明显有违反《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修订)》的嫌疑。而所有这一切都表示,国内券商距离“做强”相距甚远。这更别说是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中国公司大举进军海外上市的过程中,国内券商基本靠边站,并不能为中国公司赴海外上市保驾护航。

  所以,对于中国证券业来说,如何告别低级发展阶段,向做强的目标迈进,这才是中国证券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在这方面,申万与宏源证券合并案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这也正是申万宏源合并案的最大亮点。根据方案,申万与宏源的合并并不是简单地将两家券商合二为一,而是形成“投资控股集团(上市公司)+证券子公司”的母子公司双层架构。证券业务放在“证券子公司”,而作为上市公司的“投资控股集团”,将进一步吸纳银行、保险、信托和租赁等金融业务资源,建立起以资本市场业务为核心的纵向一体化金融服务全产业链,并最终实现新公司成为中央汇金的金融资产证券化重要平台。因此,申万与宏源的合并案不仅有利于新公司做大,同时也有利于新公司做强,而后者才是最值得市场关注与期待的。

  当然,申万宏源合并案也给市场留下了一个悬念,那就是如何做强“证券子公司”?毕竟对于中国证券业的发展来说,做强“证券子公司”更事关中国证券业的切身利益。 (博客:皮海洲)

上一篇:桂浩明:股市风格切换须具备三个条件
下一篇:高善文:积极向上的新周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