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黎:A股正面临三大压力 谨慎回避调整风险

中国证券业协会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崔晓黎
中国证券业协会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崔晓黎

  

  

  1、对于此轮行情的看法,我还是坚持一个月前的观点,既是在政策面利好支持、宏观经济运行稳定、资金面充裕背景下的反弹行情,而非牛市反转。在缺乏宏观经济转强这一决定市场中期趋势基础支撑的情况下,依靠资金进行推动的行情毕竟不是真正的牛市。

  2、市场短期调整压力的确非常巨大,不仅仅是技术要求,更重要的是获利盘、解套盘均使市场承压,而且在缺乏宏观经济转好这一最重要的中期趋势基础的支撑的背景下,市场只能是资金推动型以投机为目的的行情,行情的高度与持续性本就相对有限。

  3、投资者需要对前期涨幅较大的题材股的短线风险进行规避,考虑到很多品种近阶段涨幅不小,一旦市场进入真正的调整阶段,短期个股的调整幅度便不会像之前般温和,大家要有心理准备。在短期操作上还是以适当偏谨慎一些为主。

  4、单纯的国资改革也不会引起大牛市,2006、2007年的大牛市是有经济长期增长、股市表现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这一大背景做支撑,而现阶段及未来经济都将维持低速增长的“新常态”。

  5、我记得在2013年年底对今年进行展望时曾经反复强调:2014年重在选股、重在胆子大。当时的依据也是今年经济不会有太大的起色,但也未必会坏到哪里去,这样也就意味着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不大,投资者完全可以大胆的参与对题材股的炒作。对于今年剩下的四个月,我个人觉得还是可以延续上面的思路,重在选股、大胆参与,只是在参与时参考一下大盘的相对位置及短期走势,这样胜算更大些。

  

  馨月(博客,微博):8月31日至9月3日,官方媒体新华社连续发表9篇支持股市发展的文章。此系列文章罕见地将股市拔高至中国经济乃至整个改革的战略高度。目前专业机构和媒体也几乎一致看多后市。从您多年的股市经验而言,您认为本轮行情的性质可以类比哪一年,或者说对行情的高度方面,您有哪些独到的研究可以和大家分享?原因是什么?

  崔晓黎:对于此轮行情的看法,我还是坚持一个月前的观点,既是在政策面利好支持、宏观经济运行稳定、资金面充裕背景下的反弹行情,而非牛市反转。目前来看,政策面的支持及场外资金面的宽松对行情的短期走势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从官媒的发文来看,显然国家高层已经意识到股市对经济改革的重要性,这对股市后期的活跃奠定了基础。而从申购新股冻结近万亿资金的情况来看,场外资金的确异常充裕,这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加上行情走好可能吸引来的增量资金,使得多方信心充足并直接导致市场出现短期井喷。但总体而言,在缺乏宏观经济转强这一决定市场中期趋势基础支撑的情况下,依靠资金进行推动的行情毕竟不是真正的牛市。我个人觉得此轮行情从性质上来讲更像2009年,都是在市场极度疲弱后,在政策刺激下出现的报复性反弹,但相比于2009年而言,由于此次缺乏经济转好这一基本面支撑,导致行情高度恐怕远远无法与2009年相比。

  馨月:从目前经济基本面看,并不支持上证综指7月、8月累计上涨13.58%。但是股市并没有因此出现大幅度回落,政策面力挺和增量资金不断涌入已成为市场走向的主导力量,有分析人士认为房地产的回落才是导致更多资金进入股市的主要原因,您对此如何看?

  崔晓黎:我觉得此轮行情的确是政策面力挺和增量资金不断涌入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性质更像是所谓的“吃饭”行情。当然,行情的强度与政策面的利好支持力度、资金面的宽松程度、市场所处位置高低等均有关系。至于资金来自于房地产,我个人觉得并不完全,房地产市场目前只能说是类似于当年A股从6000点上方开始下跌的初期,国家与地方政府对房地产行业政策方面的暧昧态度导致尚未有大规模资金从房地产行业流出,否则房地产不会是目前小幅下跌的局面。但随着股市后期的不断活跃以及房地产价格的不断向内在价值回归,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从房地产行业流出,而在国内缺乏更好的投资渠道的情况下股市无疑会成为吸引此类资金的重要投资场所,因此可以对房地产资金未来进入股市有一个乐观的期待,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馨月:专业投资机构和媒体几乎一致对市场未来趋势看好的同时,美银美林却发出不同的声音,中国内需疲软,在房价下跌、整顿影子银行的情况下,中国面临一场金融危机。此外还表示中国股市上涨行情将在数周内终结。他们分析的关键点是中国股市上涨行情终结是因为可能面临金融危机。您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是否存在危机的可能?

  崔晓黎:中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这是比较客观的判断,即使是对未来看好,但是也不能否认短期内整个经济所面临的下行压力。政府提出的“新常态”本身便是对经济增速下行的一种承认。我认为房地产等部分行业面临严峻问题,在经济缺乏新的增长动力的背景下经济将承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我并不认同中国经济存在巨大危机的判断,因为制造业的升级与服务业的大发展也会给整个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至于行情会在数周内结束我倒是有一定的认同,毕竟目前还不是2007年那种经济高速增长催生的大牛市,靠资金推动形成的行情高度及持续性均将较为有限,即使未来还有空间,但至少从近阶段来看继续大规模上升的可能性已经变得比较小。

上一篇:曹中铭:大妈跑步入市时或是A股火爆行情转折点
下一篇:沪港通利好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