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在21世纪教育集团(股票代码:01598.HK)持续发酵的债务风波中,其旗下核心办学实体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正被推至焦点。一边是母公司数亿元的贷款逾期、银行账户被扣押的财务问题,另一边却是学院教学秩序如常、现金流健康的运营现状。
近期,市场浮现“推动学院卷入破产程序以缓解母公司债务”的路径,一种被业内称为“进攻性破产”的非常规操作开始浮现。这场围绕“谁在主导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命运”的争议,不仅关乎一家职业院校的存续,更触及职业教育领域“校企风险隔离”的核心命题——当母公司陷入债务泥潭,健康运营的院校是否该成为“偿债抵押品”。
一、现场直击:学院的“抗压性”运营——教学如常,现金流无虞
9月中旬的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新生军训的口号声回荡在校园,实训楼内机械专业学生正在操作新到的设备,图书馆日均人流量维持在数千人次。这与21世纪教育集团公告中“本集团各项业务运转正常,未见明显影响”的表述形成呼应,更与外界对“债务危机下院校停摆”的猜测形成反差。
“从今年3月至今,我们的薪资从未延迟发放,实训经费也按时到位。”学院一位机械工程系教师表示,暑期期间学院还完成了2个实训室的升级改造,合作企业的定向培养订单并未减少。
这份“稳定”背后,是学院独立且健康的财务状况——据第三方机构提供的部分财务数据(经学院核实),截至2025年5月末,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货币资金余额达8700万元,覆盖未来6个月运营成本(约5200万元)后仍有盈余;2025年春季学期学费收缴率达98.3%,远超职业院校85%的行业平均水平,成人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等非学历教育收入同比增长12%,构成稳定的现金流补充。
这种“独立性”并非偶然。作为2003年成立的普通高等院校,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办学许可证及财务核算体系。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学费、实训服务、校企合作等,与21世纪教育集团的资金往来严格限定在“合理关联交易”范围内——2024年集团年报显示,学院向母公司支付的管理费用占其营收比例不足3%,且均通过合规流程审批。
“学院的现金流完全能自给自足,甚至能应对短期市场波动,与母公司的债务问题没有直接财务关联。”学院财务负责人强调。
二、母公司债务迷雾:4.64亿逾期与“风险传导”的边界
与学院的稳定形成对比的,是21世纪教育集团的债务问题。根据其2025年6月12日发布的《内幕消息公告》,截至2025年5月31日,集团旗下泽瑞教育等主体未能按时偿还的贷款本金及利息合计约4.64亿元,涉及多笔金融机构贷款及融资租赁协议。更早前的2024年9月,石家庄市桥西分局因“协助第三方调查”,扣押了泽瑞教育及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的印章、银行盾,学院还款申请受阻,间接引发部分贷款逾期。
但公告同时明确两个关键信息:一是“石家庄复启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与本集团无关”,即引发账户扣押的调查与学院自身无关;二是“集团正与贷款金融机构协商还款安排,已与部分机构达成和解共识”。这意味着,母公司的债务危机更多源于关联方牵连及历史信贷安排,而非学院的运营亏损。
“母公司与子院校的财务边界必须清晰。”有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公司法》及《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院校作为独立法人,其财产权受法律保护,母公司不得以“关联关系”随意调拨院校资产或转嫁债务。21世纪教育集团公告中“业务运转正常”的表述,本质上也是对“校企财务隔离”的间接确认——若学院真的陷入财务危机,集团不可能回避这一核心风险点。
三、“进攻性破产”:一个危险的概念浮出水面
近期,有市场消息称,部分债权人正考虑“通过主张法人人格否认,推动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进入破产程序”,以学院资产清偿母公司债务。这种在子公司财务健康的前提下,为解决母公司债务而强行启动子公司破产的操作,被业内首次定义为“进攻性破产”。
“‘进攻性破产’的核心特征,是违背‘破产必要性原则’——它不基于子公司自身的偿债能力丧失,而是将子公司作为‘债务抵押品’,通过破产程序实现资产变现。”北京某律所破产与重组部合伙人解释,根据《企业破产法》第二条,企业破产需满足“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而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公司净资产大于负债,其产权比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比)为0.86,现金流量表反映现金流充足,流动比率为1.49,能够保障债务支付,均不符合这一前提。
更关键的是,职业院校的破产还涉及公共利益的特殊保护。《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不得“抽逃出资、挪用办学经费”,民办学校终止(包括破产)需经审批机关批准,并优先保障学生权益。“若强行推动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破产,首先要面对审批机关的合规审查——教育部门不可能批准一所健康院校的终止申请;其次,学生的学籍保留、学历认证、转学安置等问题将引发一系列问题。”21世纪教育表示,目前已要求学院建立“日监测”机制,重点跟踪教学秩序、学生动态及资金流向,“保障办学稳定是底线”。
这种“进攻性破产”的潜在危害已显现。据了解,已有部分2025级新生家长致电学院咨询“破产风险”,个别合作企业也暂缓了定向培养协议的签署。“我们花了10年时间建立的校企合作网络,可能因为一则不实传闻就受损。”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管表示,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校企协同”,稳定性是吸引企业合作的关键,“一旦破产传闻坐实,损失的不仅是学院,还有依赖我们输送技能人才的地方制造业企业”。
四、多方发声,职业教育的“基本盘”如何守
面对“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破产”的传闻,引起多方关注,共同构筑职业院校的“风险防火墙”。
从21世纪教育集团自身来看,其公告中多次强调“业务运转正常”,并提及“正与金融机构协商再融资,以解决监管措施带来的影响”——这一表述被解读为“集团倾向于通过自身债务重组解决问题,而非牵连学院”。一位接近集团管理层的人士透露,“集团内部已明确,学院是‘核心资产’,维护其办学稳定是优先事项,不会轻易考虑以学院资产偿债”。
职业教育行业也迅速响应。有学院老师指出,“职业院校应建立独立的财务防火墙,母公司或关联方债务不得直接转嫁至院校;确需处置院校资产的,须经教育主管部门、学生代表及教职工代表共同审议,确保学生权益优先”。
中国数据研究中心研究员何林指出,职业教育具有“周期长、公共性强”的特点,一所高职院校的建设需要10年以上的积累,“但摧毁它可能只需要一则破产传闻”。以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为例,该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两万余人,教职工及后勤保障人员近千人,合作企业80余家,“若陷入破产风波,数万名学生的学业将受影响,诸多合作企业的技能人才供给将断层,这种损失远超短期债务清偿的收益”。
五、追问:谁的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回到核心命题——“谁的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从股权结构看,21世纪教育集团通过泽瑞教育间接持有学院的举办者权益,似乎拥有“所有权”;但从法律属性和社会价值看,这所院校更属于两万余名学生、近千名名教职工,属于依赖其输送技能人才的地方产业,属于需要稳定供给的职业教育生态。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这意味着,民办院校的“所有权”不能凌驾于“公益性”之上,母公司的财务利益更不能优先于学生的受教育权、教职工的劳动权。
目前,21世纪教育集团仍在与债权人协商债务重组,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的教学活动也在正常推进。但破产传闻已为行业敲响警钟:在民办教育与资本市场结合的过程中,如何建立更严格的“校企风险隔离”机制?如何防止资本市场的短期利益损害教育的长期价值?如何保障学生、教职工等“弱势利益相关方”的权益?
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决定着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的未来,更影响着中国民办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地方政府的有效引导,营商环境的责任构建,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正如学院老师所言:“资本市场可以有‘博弈’,但教育不能有‘赌局’——任何将健康院校拖入破产泥潭的操作,都是对教育公益性的背离。”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