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大伟 :“我们的核心智囊团队胜过高盛”
22家分行、67家支行和1家村镇银行是渣打在中国的分支网络。这些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网点,就像是这家国际银行接触中国客户的神经末梢,将客户纳入银行体系之后,由后台分布全球的财富管理团队为之提供服务。
所以,无论你是从上海世纪大道201号,还是杭州市上城区庆春路进入渣打;无论你是优先理财还是私人银行客户,最终决定你的理财成败的是后台中枢神经,即“核心智囊团”。
对于这一切的运行,渣打(中国)个人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梁大伟了然于心。
“新加坡、首尔、东京,分散在各国的财富管理团队会对各地区市场提供投资策略分析,相互之间是资源共享的。”梁大伟在谈到渣打(中国)做财富管理的优势时,一直强调的都是遍布全球的强大投研团队,“近来投资者会将部分投资放到海外,国内股票和地产市场都不稳定,但美国、香港股票,还有黄金都不错。”并且颇为自豪地表示,“我们去年被彭博选为最佳投研团队,超过了UBS、高盛、JP摩根。”
据了解,渣打全国目前有30余位投资顾问,每位投资顾问面向数位客户经理。要知道培养一名投资顾问的成本绝对不菲。客户经理是直接带来客户,带来利润,但投资顾问却是纯粹的成本部门。
高端客户“多对一”服务
理财周报:财富管理团队服务的客户主要是哪些?
梁大伟:不同层次的客户我们都会涉及。财富管理基本是给所有银行里有产品需要的客户群。不光是面对私人银行的高端客户,同时也面对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会做些结构性存款,有些外汇买卖和外汇对冲。
理财周报:提供怎样的服务?
梁大伟:不光是提供产品,我们银行很侧重于专业投资顾问团队服务。举个例子,很多银行说自己是一对一的贴心服务,我们是多对一,我们有客户经理、投资顾问、保险专员对接一个高端客户。为什么有这个需要?是因为我们接到高端客户,他们的需求越来越多,那我的客户经理要面对高端的私人银行客户,还有中小企业主,不可能什么都懂,你可能是全才,就什么都知道一点点,但你不是专才。这些便由投资顾问,保险专家去提供资产配置的策略建议。
理财周报:渣打提供的财富管理服务,与其它银行相比有哪些特点?
梁大伟:财富管理定位与其他银行区别,中资行侧重销售,动不动就比短期收益。但我们希望让客户首先了解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我们会先让客户做风险承担能力测试,有人进取,有人保本,每个人需求都不一样。然后我们才根据他的理财目标进行配置,实现理财目标,我们还会帮客户回顾他的理财表现,如果他和市场会有改变,我们会调整。这是持续循环的过程,不是卖出一个产品,拿到一定提成就结束了。
富人很在乎投资建议
理财周报:能介绍一下渣打独特的“制衡家庭财富管理系统”吗?
梁大伟:开发这个系统有3个原因:帮助客户了解自己风险承担能力,实现自己的理财目标,以及给自己更好的生活和为孩子出国考虑。如果他在我们银行有账户,他不仅能看到自己在渣打的财产,我们也提供他在其他银行的股票、固定收益投资,我们能给他很综合的分析。
理财周报:客户的其它银行的资产你们也能帮他做投资分析?
梁大伟:对,只要他愿意告诉我们更多信息。做一个综合的分析会更加客观。“制衡家庭财富管理系统”网上有体验版,客户体验过如果感觉不错,他就可以来找我们的客户经理。然后投资顾问给他更深入的分析,这只有投资顾问有这个资格去做。
理财周报:你能透露一下渣打银行投资顾问的团队情况吗?
梁大伟:渣打银行的投资顾问团队大部分是自己培育的,我们投放很多资源去培训人才。会和其他第三方合作,资助他们考取专业证书,CFP、CFA,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考核最终才能面对客户。我们自己有很强的团队,去年被彭博选为最佳团队,超过了UBS,高盛,JP摩根等。这个很重要,我们有能力对市场进行判断,这是给我们客户的增值服务,国内的产品同化程度太大,所以投资建议很重要。我们全球的团队很大,资源可以共用,比如,美国的研究结果会给我们同事来用。投研团队中有很出名的经济学家,比如Steve Brice。他常驻新加坡,但经常往来于亚洲国家,与客户和媒体分享他的观点。
中国富人愿把个人财富与公司分开
理财周报:你们的考核标准是什么?
梁大伟:对于投资顾问,我们不去通过卖产品的多少作为考核。我们考核客户对他的满意度;衡量投资顾问和客户经理一起见客户的频率,因为客户经理是否会愿意和这个投资顾问一起见客户很关键,如果客户经理觉得这个顾问和他没什么区别,那为什么需要他呢?还有能否帮客户达到理财目标。
理财周报:选拔团队人员时你们看重什么呢?
梁大伟:我们会首先注重他的诚信,只要他们加入我们,我们会给他们专业培训,让他把我们的定位介绍给我们客户。有无海外背景不是最重要,因为我们会投入很多精力培养。
理财周报:年龄是否年轻化?如何面对四五十岁的客户呢?
梁大伟:当然,年龄和经验会比其他市场小。因为个人银行在国内历史本来就很晚,外资行又是2007年才拿到,所以找到超过10年经验的客户经理都很难。但是我们在其他市场也有经验,我们会根据国情将国外的经验与本地需要结合。
理财周报:在你看来,中国财富人群和国外有什么不同?
梁大伟:我们改革开放没多少年,真正开放是上世纪90年代,很多富人是白手起家,他们的自主参与性比较多,而在国外,靠父母的比较多。白手起家可以在短时间聚集很多财富,但是2008年金融风暴提醒了他们,投资国内的房地产和股票并不都是稳赚不赔,当市场回调时,他们就会理性。
我遇到一些企业主,他们愿意把个人财富和公司分开来。以前都是不分的,现在我看到有些企业主会考虑如何更好地将财富传给下一代,他们开始安排了。他们发现不是投什么都稳赚,当他们资产全部投进去时,万一碰上经济下滑,他们的损失就会很大。
理财周报:现在会更多地做保本产品?
梁大伟:这还是要看他自己本身的理财目标。2008年以来,我看到国内投资者是有一点倾向于保守,2007年投资地产和股票稳赚的,基本上是有多少投多少。
下一篇:中盛伟业黄素兵:ETF套利这样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