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大旱——谁之罪

大旱——谁之罪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这曾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对岳阳楼的描绘,文中优美的章句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千古吟诵: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然而今天的岳阳楼已然风光不再,八百里洞庭遭遇史上罕有的干旱。城陵矶水位降至1968年有历史资料以来的最低水位,东部湿地保护区的大片湖面更是芦苇茂盛杂草丛生。
      
      说来又何止是洞庭湖,作为第一大淡水湖的鄱阳湖,中心湖区俨然变身非洲草原。原本应是紧张防汛的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却遭遇了近60年罕见的大旱,据资料显示,今年1月至5月,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持续少雨,平均降水量260.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1.1%,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尤其是4月份以来,该地区降雨过程明显偏少,与同期相比偏少五至八成。
 
      为什么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的长江流域会遭遇罕有的旱灾?气象专家的解释多半都是普通百姓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什么副热带高压,什么拉尼娜气候。总之完全都要归结于自然灾害。不过也有许多意识清醒的人质疑这种说法,认为天灾固然是主因但是也绝少不了人为的灾祸。
 
      实际上自从地球上诞生了生命,自然就是生命休戚与共的家园,生存与毁灭,进化与演变,亿万年的往复循环。但是由于人类摆脱了渔猎农耕,自然也就遭到了工业化的摧残。开发与掠夺,污染与破坏,两百年的周而复始。不过无休止的改造自然,自然也就会无休止的改造人类。因为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平衡的整体,打破一种原有的平衡,必然会有一种新的平衡所替代。仅拿地震来说,地震又称地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所造成的一种振动。那么地壳为什么要释放能量,简单讲就是寻求一种新的平衡。
 
      西方国家两百多年的工业进程,曾经给过自然太多的无情破坏。而中国正在经历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换言之正在重复西方国家所走过的旧路。那种先破坏后治理的代价与教训,本应值得我们深刻的警醒与思考,但是中国对此的认识却是异常模糊。开挖山体,毁坏植被,山被掏空了,树被砍光了,难怪我们在地震,泥石流面前变得如此的脆弱,其实这就是自然的力量在对我们进行无情的惩罚。
 
     “更立西江石璧,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景色如梦似幻的长江三峡,曾被中外游人奉为山水的瑰宝,缠绵着多少美丽的传说,流传着多少动人的史话,承载着多少灿烂的文明。如今凭空竖起了一座水泥的大坝,肃杀了多少景观,毁坏了多少良田,淹没了多少古迹。
 
      其实自提议修建三峡大坝开始,关于三峡大坝的安全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地质结构的影响,以及因项目被迫迁徙的库区移民、更有这一区域被淹没的自然风景和文物古迹的众多争议从未停止。如今有关三峡诱发干旱的论断再起争端,然而纵使御用学者的辩词天花乱坠,此刻也难堵塞愤怒百姓的悠悠众口。
 
      无论三峡的修建究竟是为了考虑社会的民生还是为了谋求集团的私利,而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对于我们世代生存繁衍的中华大地,总之都不会是一件惠及子孙的好事。所以估算它的命运也许会如同老年的雷峰塔一样,既然造它的时候没有想到它是终究要倒的,那麽落得彼样的一种结局也就纯属活该了。
上一篇:张国祥:流程管理是组织改善技术而非个人技能
下一篇:王越: 深层解读中国经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