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 深层解读中国经济

 深层解读中国经济——楼市何以疯狂(上篇)泡沫与货币

    已经过去的2010年,对于中国的楼市来说,是最不平凡的一年了。110日,国务院出台“国十一条”,严格二套房贷款。415日,国务院颁布二套房首付款不得低于50%417日,国务院颁布 “新国十条”,规定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927日,国务院又出台巩固楼市调控成果的“新国五条”,规定暂停发放第三套及以上房贷;首套房首付比例提至不低于30%
 
   而那些 持“泡沫论”和“拐点论”的专家学着们,似乎一年的时间也都是在那里声嘶力竭振臂高喊。不过时至今时今日,其结果究竟如何呢?具国家统计局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数据提取显示,有29个城市3月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超过0.5%。而进入4月以来,北京,上海,杭州等热点城市的成交量开始逐渐反弹,418日至24日上海商品住宅成加均价高达31720/平米,环比大幅上涨58.4%,而35个城市中,量价齐升的城市达到17个,逼近半数之多,其中21个城市成交量环比上涨,26个城市均价环比上涨,杭州、北京分别以91.61%57.52%的环比涨幅领涨十大重点城市成交量排行。
 
   记得去年政府调控政策刚刚开始,就有许多朋友不断向我问询后市,而我的判断是楼价仍然会持续上涨。我在去年的博客文章《解读中国经济谜题》中也曾预言今年的房价会迎来新一轮的上涨。所以最近常能得到一些朋友们的褒奖,大抵就是称赞我能够洞烛机先云云。其实并非是有甚么先见之明,不过是我从来不会像有些人那样关起门来做学问,因为我们所研究的不是相对论和哥德巴赫猜想。
 
 
   拿泡沫论来说,我就看过一篇普通百姓所写的文章,完全是对这种论断的挖苦和讽刺:“中国的专家学者官员智囊好像都是泡沫学院毕业的,对着复杂的经济现象言必称泡沫,股市有泡沫,房市有泡沫,农产品有泡沫,原材料有泡沫,但凡价格上涨都有泡沫,价格下跌就没有泡沫。中国整个儿得了泡沫过敏症。”可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是如今的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贯做了养尊处优,谙熟了高谈阔论,那里还懂得理论要联系实际。
 
   还是毛主席说得对,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要做这件事,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所以我奉劝那些官员学者,不要整日里都抱糖衣炮弹,做着不着边际的春秋大梦,还是多听听百姓的声音,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才是对待实际工作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其实,对于“泡沫”一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查尔斯·P·金德伯格给出的解释已经很明确了。“泡沫可以不太严格地定义为一种资产或一系列资产价格在一个连续过程中的急剧上涨,初始的价格上涨使人们产生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从而吸引新的买者——这些人一般是以买卖资产牟利的投机者,其实对资产的使用及其盈利能力并不感兴趣。随着价格的上涨,常常是预期的逆转和价格的暴跌。”
 
   近期的白银市场的暴跌,足以印证查尔斯的解释,因此我们说这个解释是正确的。既然如此“房地产泡沫”的构成就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房地产价格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持续上涨。②价格的上涨使人们产生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并不断吸引新的购买者。③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与投机资本的持续增加,房地产价格远远高于与之对应的实体价格。而中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的状况,表面上看与上述条件极为吻合,所以许多人对泡沫论才会趋之若鹜。
 
   但是房地产市场果真有泡沫存在吗?下面就让我们仔仔细细地分析一下。
 
   流动性过剩是“泡沫论”者的最直接的理论依据。对于流动性过剩,我本人并不否认。所谓流动性过剩,简单地讲,就是有过多的货币投放量,而这些多余的资金为寻找投资出路,结果往往就会产生投资过热的现象。不过流动性过剩目前已是中国经济甚至全球经济的重要特征。所以,如果以此作为房地产泡沫的依据,那么就是犯了明显的形而上学的错误。
 
   看看以下的数据:20115 12 日央行宣布了从2011 5 18 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自2010 1 18日以来第十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2011 1 月份以来第五次上调,频率为每月一次,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也属罕见。按照常理来说,上调准备金率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房地产企业,因为房地产企业约60%70%的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会直接压缩商业银行的贷款空间。因此,每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都会迎来许多支持泡沫论的人群的欢呼雀跃,但令他们期盼的楼市冬天反倒真正成了梦幻泡影。
 
   另外,2010415日,国务院颁布的二套房首付款不得低于50%。以及417日“新国十条”,规定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等等一系列的调控政策,所有的这些都是旨在抑制过热的投资需求。但是这里难免就会令人产生一些疑问:倘若真有许多被口诛笔伐的热钱,那么如此重压调控之下,它们就只有隐介藏形而哪会再兴云吐雾?倘若房地产市场的真有泡沫存在,那么如此大规模的收紧房贷,无异于是釜底抽薪断其根本,所以泡沫就只能破灭又何以吹大到今日今时。
 
   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不过“浅草才能没马蹄”。其实,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就自然会查找出事实的真相。(王越为您深层解读中国经济,请继续关注下篇《农民与土地》)
上一篇:王越:大旱——谁之罪
下一篇:王越:百年品牌的伤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