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看好的地热概念在A股如何爆发
巴菲特
股神巴菲特的地热项目再获突破,旗下卡能公司获得许可将收购相关地热项目全部权益,受到股神效应映射,A股资本市场地热概念股也备受瞩目。
不过由于中美两国的能源结构差异,股神的A股映射不能完全复制,在美国股神更多的投资于发电企业,他们拥有设备并为某一区域供电供热。而A股市场,能源公司的地热业务占比较小,业绩贡献不明显,而相关的设备供应商弹性更大,成为A股的地热概念股。
股神巴菲特旗下中美再生能源公司的地热能源项目获得新进展。日前,中美再生能源下属子公司卡能获得监管许可,将对卡能与TransAlta的合作项目进行全部权益收购。
目前,卡能公司拥有并运营位于加州帝王郡的10个地热发电设施,2013年卡能公司与TransAlta签订大额地热订单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卡能将在2016-2039年为加州河滨市提供地热能支持。该协议装机容量达到86兆瓦,是目前为止北美地区最大的热能订单之一。
中美可再生能源总裁法尔曼曾表示,地热发电是满足加州和临近各州再生能源需求的理想选择。
中美可再生能源曾公开宣布,将在未来几年内进行超过10亿美元的投资,这些资金将用以保证未来30年内卡能公司所经营的10个地热发电设备,这10个发电设备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27兆瓦。
中美可再生能源成立于2012年1月,是巴菲特的可再生能源分支部门,也是其投资能源领域的主要渠道。
在美国,地热资源丰富,且地热发电受到政府一定力度的扶持。自2009年以来,美国地热能项目给予减免税收并提供资金担保,受此影响,地热能装机量迅速增长,美国已经成为全球地热能开发程度最高的国家。在2013年美国一度在复苏法案中提出,出资3.38亿美元奖励,用于探索地热领域。
根据美国可再生能源文员会2014年4月公布的展望报告,2012年至2013年期间,美国清洁能源行业的私人投资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美国成为了全球地热发电领导者。
其实在美国不仅巴菲特投资地热能,华尔街投行同样关注这一概念,譬如2013年初,摩根大通收购8家地热工厂权益。
在美国由于巨大的储量以及政府扶持,地热能获得了成长的土壤。
而在
根据地热勘查资料,中国地热资源总量折合标准煤为8532亿吨,可开采资源相当于2560亿吨标准煤,集中在东、西和南部地区。其中,位于环渤海区域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的地热储层多,是中国地热资源最大开发区。
尽管储量丰富,但由于起步较晚,中国地热利用规模效应尚未形成,开发利用量不到千分之五,未来空间巨大。
与风能和太阳能相比,地热能不受天气和季节的影响,稳定性较强。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勘探和设备环节薄弱,还处在“就热找热”阶段,真正经过系统勘查评价的地热田较少,缺乏统一的勘查评价体系。
不过2013年以来,由于雾霾等原因,清洁能源已经达成各方共识,管理层也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
2013年1月,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对地热能开发利用提出了目标和指引。根据《意见》,到2015年全国地热供暖面积将达到5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目标为100兆瓦,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标准煤。到2020年,地热能开发利用量目标为5000万吨标准煤。
由于能源结构和各种审批流程的差异,美国的地热概念公司无法在中国资本市场复制,美国资本市场更多的投资于能源公司,这些公司拥有发电设备,为某一地区提供发电取暖。
而在中国,拥有发电设备和开采资质的的公司集中在中石化等传统能源企业,其雄厚的股东背景以及资金实力可以更快的推动地热能的发展。但在资本市场,这部分公司由于规模大,且地热在其整体营收中占比较小,业绩贡献不明显,因此弹性较低,不被资本喜爱。
相对来说,而且,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对技术和装备要求较高,只有打破技术和设备瓶颈,才能完成《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中所提的目标。
下一篇:周科竞:提高新股中签率不靠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