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研判行情能否继续的八个要素

  国庆长假以后,市场在上冲2391点之后,出现了连续7天的调整。无非是受期指交割、第五批新股申购、经济数据疲软、重要会议将召开、沪港通时间未决、欧美股市频繁跳水、部分投资者提前秋抢等因素的影响。

  面对市场宽幅震荡或跳水,我认为,研判行情能否继续,需把握以下八个要素。

  

  我认为,本轮行情很可能是管理层参照美、欧、日通过振兴股市,成功拯救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做法,开启股市的“中国时间”,以此实现加大企业直接融资、加快调结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国有股保值增值、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加投资者财富、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

  因此,从国务院到证监会,到央行,再到两大官媒,以及权威证券媒体,三个月来一直在为积极的股市政策摇旗呐喊、鸣锣开道,擂鼓助威,加油打气,为行情的合理性作辩护。尤其是从上周末已披露了16家新股的招股书,但最终仍然决定10月仍发行11只小盘新股来看,管理层呵护股市的政策取向没有改变。如此看来,这轮行情有可能持续2-3年甚至更长!

  

  很多专注于经济数据研判行情的人士认为,本轮行情从发动至今,并没有经济基本面的支持,所以一直不看好。

  殊不知时过境迁。传统意义上的股市与经济关系,在当今有了新的视点。近年来美、欧、日股市的强劲走牛,尤其美国股市涨了1.7倍,根本找不到经济数据的任何支持,只是用量化宽松政策给了人们对经济向好的一个良好预期,并随着股市的节节上涨,让预期逐步变成了现实。

  反观当今中国,举国上下已对7.5%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和“新常态”理论取得了共识,经济基本面不知比其他国家强多少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为,中国经济定能软着陆,定能实现两步走的目标,定能实现中国梦。

  所以,本轮行情正是对“新常态”预期的体现,是完全合情合理、有理有据的。

  

  过去6年,A股之所以熊冠全球,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社会的无风险收益率高企,大量的居民去投资房地产、信托产品和理财产品,从而远离股市。

  而今年以来,随着政府将“新常态”理论付诸实践,如经济增长换挡降速、不唯GDP,调结构、防污染、去过剩,同时推出规范房地产的一系列政策(尤其是房产税预期)。央行也多次定向降准、定向降息,将正回购利率下调了50个基点,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不断降低,遂导致市场原先的无风险投资风险加大,收益率下降。

  于是,数量庞大的追求无风险收益的投资者便鱼贯进入股市,获利丰厚。强烈的市场赚钱效应,像一道道无声的命令,催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股市投资,许多证券营业部出现了多年以前才有的排队开户现象。

  

  在扩容恐惧症流行了20多年、长期无解的中国股市,在今年终于出其不意地得到了根本的扭转。

  主要是抛弃了长期来的扩容大跃进理念,改为适度,并总量控制;由以往的变幻不定,改为尊重投资者的知情权,提前预告7个月不超过100家(实际仅能完成80家左右);发行的几乎都是小盘股,且“三低”发行,节约市场资源;由以往的上市首日暴炒随后暴跌,改为上市首日限涨,所有新股都是低开高走8——10天,无一破发,遂带动了大盘上行。

 

  本轮行情,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市场的存量保证金由长时期来的6000亿,增加到现在的11500亿;大量亿元级大户进入股市;许多产业资本也积极进入股市;融资融券政策,使市场最活跃投资者的6000亿左右的融资资金,营造了巨大的财富效应;QFII和RQ-FII资金不断增加;3000亿沪港通开设在即;险资将取消投资资产流动比例限制,8.6万亿资金正待命进A股。

  源源不断的新增资金跑步进场,改变了中国股市长期以来的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

 

  本轮行情的鲜明特点就是:紧紧围绕着“改革、转型、升级”的主线,充分抓住了成长性的主题。

  那么,现在市场的成长性潜力是否已经充分发掘了,或者透支了呢?远远没有!

  且不说创业板、中小板为主体的新兴产业小盘股,不仅本身具有高成长性和股本扩张性,而且有30%-40%的公司还加入了购并重组的元素,使后期成长性可观。从大的范围看,国资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军工改革是今后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大解放,将给上市公司带来巨大的外生成长性。

  而现在,这些改革仅仅处于试点阶段,一旦全面启动,将是行情能够持续向上的有力推手。

 

  从日k线(局部)看,从7月22日以来,三波上升走势十分强劲,给人以对高点、头部后怕的感觉,不免让人担忧。但是从周K线看,从2013年2月至今,呈现出一个“大碗底”状态,向上运行的态势十分明显。再从月K线(全局)看,目前正呈现6124点以来的大底部的翘头形态,并刚刚突破了3478点以来的下降通道,令人心旷神怡备感踏实。

  从本轮行情的涨幅看,自7月22日最低点至本周收盘,上证指数仅涨了14.2%、深成指12.3%、中小板20.7%、创业板15.8%。

  从以上数据看,本轮行情是中规中矩的,绝不应该仅仅以是如此小的涨幅而草草收场。

 

  从9月10日收盘在2318点、首次收在2300点以上,大盘在2300点上方已连续收盘24天,在2330点上方已连续收盘15天,在2350点上方已连续收盘9天。累计成交量达9.1万亿,超过了24万亿流通市值的三分之一,为38%。按以往惯例,在2300点整数位上,尤其在2330点关键位上能有如此多的长时间停留,2400点早就冲过去了,2400点不可能成为顶部。但目前仍在2400点下方的反复震荡,主要不是历史套牢盘的压力,而是对底部获利盘的消化。

  在我看来,只要在2300点,或2330点上方继续震荡整理,选好外生成长性个股,适当高抛低吸,将2300点上方的换手率达到50%。那么,在全会召开、新股申购后,冲2400点就水到渠成了。(金融投资报 李志林)

  

上一篇:民族证券徐一钉:沪综指年内高点将出现在12月
下一篇:顾铭德:A股不应跟随美股作战略调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