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市值管理:48万亿巨舰破浪,动能转换逻辑迭代

作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股票代码:601398.SH/01398.HK)的市值管理始终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中国董事会网观察到,2024年报显示,在宏观经济波动、行业息差收窄等多重压力下,工商银行通过资产规模扩张、风险管控优化及高分红策略维持了市值稳定,走上了穿越周期的领军者破冰之路,动能转换的逻辑已然迭代。

一、2024年业绩:规模扩张与盈利承压并存

中国董事会网(dongshihui.net)查询2024年报,工商银行总资产规模突破48.82万亿元,同比增长9.2%,继续稳居全球银行业首位。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658.63亿元,同比增长0.5%,日均盈利约10亿元。

同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5%至7861.26亿元,连续两年负增长,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 净息差持续收窄: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等影响,净息差同比下降19个基点至1.42%,利息净收入下滑2.7%。

2. 非息收入承压: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降8.3%,主要因理财业务收入减少及减费让利政策影响;但权益投资和债券收益支撑其他非利息收入增长22.6%。

3. 资产质量分化:整体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34%,但个人不良贷款余额增加420.7亿元,信用卡和建筑业不良率分别上升至2.45%和3.25%,显示零售端风险暴露。

尽管利润增速放缓,工商银行通过高分红策略维持了投资者信心。全年派息总额1097.73亿元,占净利润的30%,A股股息率达5.32%,H股达7.49%,为市场提供稳定回报。

二、市值管理:成绩与不足交织

(一)市值管理成绩方面:

1. 股价与市值修复:工商银行2024年A股全年涨幅达52.39%,2025年5月总市值约2.11万亿元,位居A股第二,反映市场对其资产质量与分红能力的认可。

2. 业务结构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长54%,绿色贷款突破6万亿元,科技金融与普惠金融增速显著,支撑长期估值预期。

3. 国际化与科技赋能:推进跨境业务布局,反洗钱数据中台建设提升合规效率,为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

(二)市值管理不足方面:

1. 营收增长乏力:工商银行连续两年营收下滑,净息差低于行业均值(1.69%),依赖规模扩张的盈利模式可持续性存疑。

2. 投资者沟通待加强:尽管分红稳定,但对息差管理、零售风险等关键问题的披露仍显模糊,市场对其盈利拐点预期不足。

3. 内控漏洞暴露:因分支机构减费让利执行不到位被监管处罚,显示内部治理与政策传导效率需提升。

三、管理层动态

1、董事长廖林:

2023年接任以来,廖林以“直面挑战、破解难题”为基调,主导了资产规模扩张与风险防控并重的策略。其强调“打造一流现代银行”,推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新兴领域布局。

2、董秘段红涛:

2024年8月正式接任董秘,兼任副行长。作为建行背景的“跨界”高管,其丰富的合规与运营经验有望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此前代理期间,投资者对其回应“程式化”的批评有所改善,但如何平衡监管要求与市场期待仍需观察。

四、监管挑战:合规与执行的双重压力

2024年,工商银行面临多重监管关注:

1. 减费让利执行不力:山西省分行因未落实总行收费减免政策被罚款20万元,暴露分支机构内控漏洞。

2. 数据治理要求升级:反洗钱监管趋严,尽管通过数据中台提升了报送质量,但复杂跨境交易的数据穿透仍存挑战。

3. 房地产风险管控:尽管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下降至4.99%,但建筑业不良率攀升至3.25%,需持续优化资产结构。

五、未来提升方向:多维突破路径

1.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 拉长贷款久期:通过增加中长期贷款占比延缓息差收窄,重点布局制造业、绿色产业等高定价领域。

- 降低负债成本:缩短存款久期,加大低成本结算资金吸纳,推动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行。

2. 深化科技与数字化转型:

- 完善数据中台能力,提升反洗钱与风险预警效率;

- 拓展数字金融场景,增强客户粘性并降低运营成本。

3. 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

- 定期披露息差管理、资产质量改善等前瞻性指标;

- 探索市值管理工具创新,如适时启动回购或高管增持,传递信心。

4. 合规与内控升级:

- 建立全链条政策执行监控机制,避免减费让利等政策“最后一公里”失效;

- 强化跨境业务与新兴领域(如数字货币)的合规对标。

5. 把握政策红利:

- 对接“五篇大文章”(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争取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

- 参与地方政府专项债、长周期国债投资,优化资产收益结构。

中国董事会网看来,工商银行的市值管理之路,是银行业在低利率周期与转型压力下的缩影。其凭借规模优势与分红能力维持了市场地位,但营收增长乏力与风险分化问题亟待破解。未来,唯有通过精细化资产负债管理、科技赋能与合规升级,方能在“量”与“质”的平衡中重塑增长动能。

同时,监管层对银行老大的内控与政策执行效率的持续关注,亦将倒逼治理能力提升,为长期价值释放注入制度保障。

上一篇: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营商环境监测无锡站获批准成立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