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市值管理样本:高股息与ESG双重叙事,铸万亿王国

董事会网观察到,作为国内寿险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人寿(601628.SH/02628.HK)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规模与效益双升”的业绩答卷,同时,市值管理仍面临传统业务依赖与新兴赛道突破的平衡难题。

基于2024年报数据与市场表现,从业绩韧性、市值管理成效、ESG实践、管理层动态及未来战略方向等维度展开分析,展现出中国人寿的市值管理样本。

一、2024年业绩:规模与效益的“双高”突破

董事会网(dongshihui.net)查询2024年报显示,中国人寿实现总保费收入6,714.57亿元,同比增长4.7%;归母净利润达1,069.3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8.9%,创历史新高。总资产突破6.77万亿元,总投资收益3,082.51亿元,总投资收益率提升至5.5%,较2023年上升3.07个百分点,凸显资产配置能力。

1. 个险渠道韧性凸显:个险保费占比达78.8%,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9.2%,十年期及以上保单占比提升至56.42%,推动一年新业务价值增长18.4%。

2. 投资端逆周期布局:权益投资抓住市场低位机会,股票及基金配置占比12.18%,债券投资占比59.04%,通过“固收打底+权益增厚”策略实现收益跃升。

3. 综合金融协同发力:协同销售财险、养老险业务规模超485亿元,广发银行代销银保业务增长显著,初步形成“保险+银行+资管”生态闭环。

另外,中国人寿也有隐忧存在,需要重视:

- 偿付能力承压: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降至153.34%,受利率下行与业务扩张影响,资本补充压力显现。

- 渠道转型阵痛:银保渠道续期保费占比60.76%,但首年期交保费增速(9.2%)低于个险渠道,依赖传统渠道的结构性矛盾未根本缓解。

二、市值管理:高股息策略与估值困局的博弈

(一)市值管理成绩方面:

1. 高股息筑牢估值底:全年派息1,097.73亿元,股息率超5.3%,连续五年分红比例超30%,吸引社保、险资等长期资金持仓。

2. 市值逆势修复:全年股价上涨49%,截止2025年5月15日,总市值达1.1万亿元,稳居A股金融板块前列,反映市场对其盈利确定性的认可。

3. ESG估值溢价初显:MSCI ESG评级跃升至A级。

(二)市值管理不足方面:

1. 破净困境未解:市净率长期低于1倍(2024年末为0.95倍),估值修复滞后于盈利增速,反映市场对寿险业长期增长潜力的担忧。

2. 投资者沟通单向化:全年举办超150场投资者活动,但对利差损风险、个险人力成本等敏感问题回应不足,机构持股比例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3. 战略协同待深化:虽提出“寿险+”生态,但健康管理、养老社区等业务对保费的协同贡献仅占3.6%,生态闭环尚未形成。

 

三、ESG实践:绿色金融领跑与治理短板并存

中国人寿的ESG实践上,进展亮点颇多:

1. 乡村振兴投入加码:乡村振兴领域投资1,037亿元,涉农保险赔付158亿元,覆盖2.7亿农村人口,构建“保险+产业”帮扶模式。

2. 数字化低碳运营:个人长险无纸化投保率近100%,线上理赔使用率96.7%,年减少纸质单据超2亿份。

同时,也要看到中国人寿面临的现存挑战:

- 信息披露碎片化:ESG报告定量数据占比不足40%,绿色保险碳减排计量缺乏统一标准,第三方鉴证覆盖率仅15%。

- 激励机制缺位:ESG绩效未纳入高管考核体系,部分分支机构存在“重规模、轻效益”倾向。

四、管理层动态:

1、董事长蔡希良:

蔡希良2022年接任后主导“全球化+综合化”战略,推动境外利润贡献度回升至23.95%,并制定“333战略”培育养老、健康、理财三大新增长极。其任内绿色金融规模扩张显著,但个险渠道转型成效仍需时间验证。

2、董秘刘晖:

刘晖2024年10月正式任职,身兼执行董事、首席投资官等职。主导投资端逆周期布局,2024年权益投资收益贡献超30%,但身兼多职可能影响信披专注度,年内因债券承销项目瑕疵收监管警示函。

五、未来提升方向:三大战略破局路径

1. 盈利模式重构:从“规模驱动”到“价值深耕”

- 加速“保险+服务”转型:目标2027年健康管理、养老社区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8%,通过“随心居”旅居产品线增强客户黏性。

- 优化资产负债匹配:建立LPR动态响应机制,提升浮动利率资产占比,目标净息差收窄幅度控制在10个基点内。

2. 市值管理工具创新:破解“低估值”魔咒

- 探索“A+H”联动回购:在资本充足率安全边际(18.76%)内试点H股回购,提升ROE与每股含金量。

- 强化ESG预期引导:按季披露绿色投资进度与碳减排数据,目标2025年ESG定量信息披露率达60%。

3. 战略纵深突破:锚定“333战略”新增长极

- 养老金融生态构建:加速14城17个养老项目落地,目标2025年康养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探索REITs工具盘活存量资产。

- 科技赋能提质:投入50亿元升级智能核保系统,目标核保效率再提升30%,构建“数字孪生”风控模型降低运营成本。

董事会网看来,中国人寿的市值管理实践,体现了传统险企在利率下行周期中的典型困境与突破:高股息策略虽筑牢估值底线,但真正的价值重估需依赖“保险+生态”的深度转型。其ESG治理与“333战略”展现了头部机构的格局担当,但战略落地效率与管理层稳定性仍是关键变量。

未来,唯有通过“科技赋能打破成本桎梏、生态协同激活增长弹性、ESG治理重塑估值逻辑”的三重变革,方能在寿险业深度转型中持续领航。

上一篇:中国银行市值管理样本:高股息护盘,ESG绿色金融领跑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