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红外2024财报巨亏4.4亿,军品降价民品正在爬坡
董事会网观察到,2024年度高德红外4亿巨额亏损是技术型民企转型阵痛的缩影:军品政策风险、民品盈利瓶颈、跨界生态不确定性三重夹击。
董事长黄立的“科学家思维”虽打破技术壁垒,但商业变现能力仍是短板,若未来三年无法在车载红外规模化、低空经济政策红利中兑现业绩,就无法避免“技术领先却盈利失速”的囧局。
一、2024年业绩表现与不足
董事会网(dongshihui.net)查询高德红外2024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6.78亿元,毛利润为10.90亿元,较上一年度略有增长。然而,归属净利润出现大幅亏损,达到-4.47亿元,同比下降760.5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94亿元,同比下滑2628.52%。
1. 营收增长但利润承压:全年营收26.78亿元,同比增长10.87%,创近三年新高,主要得益于民品市场拓展(如车载红外、智慧城市等)。但民品业务利润率较低,未能抵消军品业务下滑及成本上升的影响,呈现“增收不增利”特征。
2. 军品业务拖累:型号项目类产品因采购计划延期及价格下调,收入及盈利能力双降。部分已交付装备因审价机制调整需回冲收入,凸显军品订单周期性与政策风险。
3. 费用激增侵蚀利润:研发费用同比增37.51%至7.46亿元,销售及管理费用亦大幅攀升,叠加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1.59亿元、商誉减值1.69亿元)导致利润大幅缩水。
二、负债结构与财务风险
高德红外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95.1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32%,其中货币资金12.52亿元,应收账款16.58亿元,存货23.97亿元。公司总负债为26.9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0.74%,其中应付账款6.98亿元。
1、流动比率下降:近三期年报,流动比率分别为4.05、3.59、1.82,呈持续下降趋势,2024 年流动比率为 1.82,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在不断减弱。
2、现金比率偏低:报告期内现金比率为0.24,低于 0.25,说明公司现金类资产对短期债务的覆盖程度较低,一旦面临突发情况,可能难以迅速筹集足够的现金来偿还短期债务。
3、长期偿债压力渐显:近三期年报,总债务/净资产比值分别为 8.21%、10.51%、17.98%,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表明公司长期偿债压力逐渐增大,净资产对债务的保障程度在降低。
4、存货积压风险:存货/ 资产总额比值持续增长,近三期年报该比值分别为 18.98%、21.91%、23.39%。存货积压不仅占用公司大量资金,还可能面临跌价风险,进一步影响公司的资产质量和资金流动性。
5、信息披露风险:公司日常承担着多个型号产品的研制及生产任务,由于型号产品敏感,公司对相关内容向行业主管部门申请了信息披露豁免或以脱密处理的方式进行披露,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正确判断,造成投资决策失误的风险,进而影响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形象和融资能力,间接增加财务风险。
三、市值管理:波动中的挑战
高德红外市值管理表现呈现“长期潜力与短期震荡”并存的特征,截至 2025 年5 月19日,高德红外股价 8.5 元,总市值 366 亿,自上市以来总资产增长逾 12 倍,但股价存在一定波动性。
1、股价波动剧烈:2024年股价全年振幅超30%,1月业绩预亏公告后单日跌幅近7%,全年微涨8%,反映市场对其技术护城河的认可与业绩风险的担忧并存。
2、估值逻辑分化:尽管2024年市盈率高达110倍(动态),但亏损导致市净率降至2.1倍,投资者对其“技术领先但盈利兑现能力”的争议加剧。
3、明显不足部分:缺乏有效的业绩预期引导,未能充分传递民品业务增长潜力对盈利修复的支撑,导致市场对短期亏损反应强烈。
四、管理层:技术基因与战略布局
1、董事长黄立:
作为企业创始人及技术领军者,黄立始终强调“自主创新”与“技术自主可控”。其主导的红外探测器芯片推动红外技术向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延伸。
2024 年高德红外业绩出现大幅波动,归属净利润亏损严重,这反映出公司在应对市场变化,特别是军品业务订单波动方面,战略调整速度有待提升。黄立在平衡短期业绩压力与长期战略投入方面,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决策机制。
在民用产品市场,如何进一步细分市场、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以应对竞争对手的低价策略与快速市场响应,是黄立需要带领团队深入思考的问题。
战略布局争议。黄立个人控股脑机接口公司(衷华脑机),宣称研发65000通道芯片,但未注入上市公司,引发投资者质疑。
2、董秘陈丽玲
陈丽玲作为高德红外的董秘,是公司与资本市场沟通的关键桥梁,肩负着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以及协助公司制定与资本市场相关策略等重要职责。
2024 年公司业绩亏损引发市场担忧,股价波动较大,此时除了常规的信息披露外,如何更深入地解读公司的应对策略与未来发展前景,引导市场预期,稳定股价,陈丽玲及团队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媒体、分析师等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多种渠道传递公司的积极信号。
五、未来提升方向
1. 优化军品订单管理:需加强与军方采购部门的协同,争取审价机制透明化,并通过多元化产品结构降低单一型号价格波动风险。
2. 加速民品商业化落地:车载红外领域已与吉利、广汽等车企达成合作,需提升规模化装车量以摊薄成本,并通过AI算法升级增强产品附加值。
3. 成本管控与资产盘活:强化应收账款催收,优化存货周转;平衡研发投入与产出效率,避免“为创新而创新”的资源错配。
4. 技术转化与生态协同:利用全产业链优势,推动红外技术与低空经济、脑机接口等新兴领域融合,探索军民融合新场景。
董事会网认为,高德红外的2024年亏损是技术型企业转型阵痛的缩影,其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盈利能力。若能在军品订单稳定性、民品市场渗透率及成本管控上实现突破,叠加低空经济等政策红利,或可迎来业绩拐点。
高德红外短期仍需警惕行业竞争加剧,以及研发投入回报滞后带来的财务压力。投资者需关注其2025年民品业务毛利率改善及军品订单复苏进度,以判断长期价值重估的可能性。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